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刘邦和项羽是兄弟 为什么最终会反目成仇呢

2021-03-28 来源:腾讯网历史

在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历史中,一代代帝王与英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都是时代中的佼佼者,也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项羽是实实在在的武将,他自称楚霸王,也是人们心中的英雄,虽然最终失败了。

那么刘邦呢?他建立大汉基业,开创汉朝,在历史上他是出色的政治家、战略家与指挥家。是一位运筹帷幄的传奇人物,关于他们的故事,有很多的争议。

众所周知,他们俩的战争长达3年之久。

在此之前,他们一起反秦,以兄弟相称。

那到底是什么让他俩反目成仇的呢?

项羽与刘邦的关系应称之为兄弟或盟友,结盟的目的是为了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起先是因这种利益成为同盟兄弟,然而这种以利益而达成的关系,自然也会因利益而反目。

当项羽面对楚怀王时,作为将士他是不甘的。在他看来,自己才是王,况且天下也是在他的带领下打下来的,自己称王那是必然的。楚怀王算什么,那刘邦又算什么,他只不过是叔叔项梁给他些兵,然而来投靠他们罢了。

可人算不如天算,谁知项梁一死,楚怀王对他与刘邦的封配,让他感到不公。

他心里有恨啊!

想当初楚怀王只是一个放牛娃,还是他与叔叔带着让他当王的,现在倒好,把他们打下的兵将分给刘邦,自己还只能做宋义的次将,这换谁能不气吗?

所谓:时也命也

因为项梁之死,所以他们的命运将其有大的转变。

项梁之死,给他俩埋下了隐患

史记载:项梁起东阿西,比至定陶,再破秦军,益轻秦,有骄色。宋义乃谏项梁:“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谓畏之。”项梁弗听。乃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臣论武信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当时,项梁从东阿出发向西挺进,来到定陶时,已两次打败秦军;项梁因此更轻视秦军,就感觉有点骄傲了。

于是宋义对项梁说:“打了胜仗将领就骄傲,士卒就怠惰,这样的军队必然要吃败仗。现在士卒有点怠惰了 ,秦兵却在一天天的增加,我很替你担心啊。项梁不听,却派宋义出使齐国。

宋义在去齐国的路上遇到齐国使者高陵君显,便聊了起来,说:依我看,武信君的军队失败是必然的。你要去见他就慢点走,说不定还能保命,走得快了就会遇难。

果然,因秦兵增加了很多,项梁随即战死。

刘邦与项羽听闻项梁遇难后,急忙赶回来。

定陶战败,项梁之死,楚怀王心里害怕就从盱眙迁移回彭城,亲自统率并整合了将士的兵权。

其中沛公任命为砀郡长。之前因宋义去齐国路上遇上的使者高陵君也在军中,他求见楚怀王说:“宋义之前断言项梁军队必败。后来,果然败了。一个还没开始打仗就能看出的征兆,说明此人懂兵法。

于是楚怀王召见了宋义,并且将他任命为上将军,而项羽为鲁公,任次将,让他随宋义一起救援赵国。

也就是因楚怀王的分配任务不公平,至少对项羽来说是不公的。自己的叔叔刚刚死,却开始分家产,相当于把自己的遗产分给别人,这能甘心吗?

首先,项羽认为目前的战果和功劳都是他项家的。天下也是他与叔叔起义打下的,将士们一直以来都听命于他与项梁。而现在的他们,就是夺权。

在这一次封配中,刘邦兵多权大。而自己呢?只是一个次将,虽然有诸多不甘,可也无奈,只能自己咽下这口气。

他对逝去的叔叔感到不值,这个恨也就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其次,项羽本来就不愿意屈居于人下,想自己成为那个统治者,所以从看到秦始皇的那一刻,他便说自己能够取代他。

史记: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代之也。”

他从来就想自己当王,项梁也如此。所以在陈涉起义时,他与项梁也共商,砍了那位想找他合作起义的会稽郡守殷通的头,然后取而代之。

史记: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义大泽中,同九月,会稽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义,同九月,会稽守殷通对项梁说:“大江以西那边全都造反了,这可是上天要灭秦朝啊!听说做事领先一步就能控制别人,落后一步就要被人控制。我也打算起义反秦,让你和桓楚统领军队。”

项梁一听,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就命项羽砍了人家会稽守的头。

本来人家是看好项梁,与他商量着计策想法,没想还被其杀害夺权。所以从这点看来,叔侄俩都是同类人,都不想被人约束屈服。

再者,项羽是一个不受委屈的人,而且容易迁怒别人。他觉得项梁死后,他受了很多委屈,他的这口气总要找到一个出口,而恰好刘邦就是。

后来,就因为刘邦先入灞上,所引发的更深层次的矛盾。

刘邦抢先进入秦朝的首都,项羽不甘心

史记载:怀王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自楚怀王命刘邦向西进军关中,并与众将约定,谁先进入函谷关平定关中,就让谁在关中做王。

而刘邦确实平定了函谷关,打败了秦军。可对项羽来说确是不甘心,因为谁先进去就能做王。

他恨怀王不让他与刘邦一起攻打函谷关,恨他把他任为次将,而不是主将。

他更不甘心的是,刘邦比他先进入秦国首都,还没对秦王子婴进行杀之,金银财宝、妇女也丝毫不动。范曾觉得此乃天子气度,明明就是把自己当王了。

项羽也怀疑刘邦志不小,所以想杀了他,谁知在鸿门宴上被其设计逃脱。

鸿门宴上步步陷阱

鸿门宴上,项羽的末将范曾却想方设法地想要杀刘邦,如果不是项伯处处庇护,也许老命都丢了。

就算已经与项羽表明了态度说:从来没想当王,那么还是避免不了那场杀身之祸。

还好在张良与樊哙的设计下进行逃脱,可能刘邦也是因为有了这次的经历,在面对他人的劝说时才会有所改变自己内心想法。

后来因鸿门宴的事之后,项羽也不好再找刘邦,就算和解了。于是与诸侯商量一番后,便开始分封天下,立诸侯为侯王。

项羽、范曾还是疑心刘邦想当王,于是俩人便暗中计谋封刘邦为汉王,任命他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并只给了他三万兵将。

首先,刘邦本没想当王的,可就因为项羽的一些操作再加上他人的劝说,才导致他重新考虑自己的出发点。

比如在现今社会,他就想过当老板一样,他只是想谋一个高薪职位而已。

就是单纯的当个领导就行了,也没曾想过,后来会发生那么多的事情。还险些丢了性命。

这么想来真的得不偿失。同时也是在韩信的劝说下改变了决策。

韩信劝说刘邦道:“项羽偏偏派您到郑南来,就想流放您,部队中大多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大多都盼望着回家乡。如果你趁这个时候利用他们便可以建大功,如等天下太平后就也无需打仗用他们了,不如现在就做决定与诸侯争夺天下。”

刘邦便听从了韩信的计策,那么一场大战就开始了。后来因项羽流放怀王玉帝并将其杀害,更是帮了刘邦。

其次是项羽本来就想当王,而对怀王的恨,也是从项梁之死开始的,所以他因为自己的私心怨恨才会害了自己,而最后成就了刘邦。

也因他对怀王的流放、谋杀,才使他身边多名将士都纷纷背叛他投向刘邦。

所以说,有时很多事情说不准,也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改变命运;或者会因为心底的记恨,改变多人的命运;在那个时代,一个决定就能让一摞一摞的人死掉。

可能在那个战争年代,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所以项羽刘邦反目成仇,其实也是必然的。

因利益而反目,在每个时代其实都一样!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