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古装剧里的饮食文化穿帮

作者:刘杰 · 2015-05-24 来源:羊城晚报

  前几天看热播剧《神探包青天》时,无意中发现该剧第29集有这样的镜头:包拯一行在甘肃宁州头陀岭下卸甲村刘老七家借宿时,刘老汉关切地说:连夜赶路,都饿了吧?这是新出的玉米和地瓜(红薯),新鲜着呢!

  说实话,欣赏到这一幕时,我真怀疑自己视听是否出了问题,但仔细一看,桌上确实放着做熟的红薯和玉米棒,紧接着包兴与公孙策就拿着吃了起来。我不禁顿生惊诧:这些明朝中后期才传入中国的粗粮,何以穿越到了包拯的饭桌上?这是明显的饮食文化穿帮!

  仔细想来,诸如此类的文化穿帮在古装剧中并不鲜见,玉米、红薯、辣椒等农作物纷纷“穿越”,处境尴尬。如1994版《三国演义》第21集《官渡之战》,有饥饿的曹操军士啃食生玉米棒的镜头。2012版《苏东坡》第7集,陕西凤翔农民斥责甘肃庆州难民王二偷其地里的红薯;该剧第8集,寄居在苏轼家的杨伍氏做饭时,屋檐下竟挂着成串的红辣椒。

  这些穿帮镜头之所以未引起广泛关注,是由于跟2003版《倚天屠龙记》中演员戴手表、2004版《汉武大帝》中惊现面包车、2006版《神雕侠侣》出现信号塔等低级穿帮相比,它们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如果不了解相关农作物引种史和饮食文化知识,就很难识破。

  据史载,玉米原产于美洲墨西哥和秘鲁,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主粮。1492年哥伦布在古巴发现玉米,1494年将其带回西班牙,此后传至世界各地。玉米首先于1531年传至广西,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徐光启在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编著《农政全书》时,称其为“玉米”,这是“玉米”名称的最早记录。到1643年,其种植已传至鲁、豫、冀、皖等十余省,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后传遍全国。

  红薯亦称番薯、甘薯、地瓜,原产于美洲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哥伦布曾以从美洲带回的红薯为贵礼献给西班牙女王。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后随西班牙殖民者传至菲律宾,殖民当局法令森严,禁止红薯外传。据《采录闽侯合志》、《金薯传习录》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商人陈振龙见菲律宾土著“随地掘取”红薯,“以佐谷食”,为缓解家乡粮荒,他将薯藤绞入汲水绳,冒着生命危险,混过关卡盘查回到福州,试种成功后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推广,连获丰收,红薯被以巡抚之姓称为“金薯”。经逐步推广,至清乾隆年间各省均有种植。

  辣椒又称番椒,原产于墨西哥,1493年率先传入欧洲,明末自江浙、两广传入,当初并不是很流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高濂在1591年成书的《遵生八笺》中有“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的描述,是辣椒在我国的最早记录。辣椒是从长江中上游及西南地区风靡开来的。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黔、湘、川、赣等省已“种以为蔬”、民众“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到清末,辣椒成为深受全国各阶层青睐的调料。

  我想,如果一部古装剧出错尚可认为是一时疏忽的话,那么这些年来多部古装剧频频出现文化穿帮,就不能等闲视之了,其暴露的创作态度、责任心和审查机制问题发人深思。 

    更多精彩:皇帝的礼物——黄马褂与勋章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