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孔子为什么被称“大成”老师

作者:含章 · 2015-06-14 来源:凯风浙江

  孔子是一位有三千个学生的老师,教育成绩很大,学问又非常渊博,因此得了一个“大成至圣”老师的称号。“大成”,是指孔子学问博大精深;“至圣”,是指孔子的人格圆满。孔子处在春秋战乱时期,社会风气重武轻文,重利轻义,对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没有人去顾及。只有孔子铁肩担道义,仁以为己任,化了毕生的心血,把中国文化全部抢救、整理出来,免遭战火的毁灭,孔子保护中国文化的贡献太大了!

   

  孔子画像

  孔子整理的文化主要有六个方面:诗歌、音乐、政治、历史、哲学、仪礼。孔子整理的诗歌叫《诗经》,整理在音乐叫《乐经》(在元朝末年,毁于战火,失传);整理的政治书叫《尚书》,孔子自己著作的历史书叫《春秋》;孔子作传的哲学书叫《周易》,又称《易经》;孔子整理的周代仪礼叫《礼经》。

  “大成”老师,是中国人喜欢简单化的称号,中国人的个性,喜欢简单,不喜欢复杂。“大成”是概括的话,如果细分,把孔子一顶“大成”的帽子裁开来,可以做成十几顶专家级的帽子。

  先看孔子的六部著作,就可以得六顶专家的帽子:“诗学家、音乐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伦理学家)”。孔子教了三千学生,是一位“教育家”。孔子洞悉学生心理,是一位“心理学家”。孔子精通兵法,打过胜仗,是一位“军事家”。孔子说“吾不试故艺”,是一位“艺术家”。

   

  学生颜回对孔子评价

  孔子为《周易》作了十篇传文,使《周易》更加完美,更加具哲学与人文精神。《易经》的包含广大,被列为“群经之首”,表示《易经》的地位排在了各种经典的最前面,名列第一。所以有人说:“《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易经》的注解,从古到今有三千多种,见仁见智,意味无穷。孔子在《周易》中讲述了宇宙起源、变化的原理,孔子又是一位探索宇宙大道的“科学家”。

  孔子从政,改革弊政,是一位“改革家”;孔子辞职,周游列国,是一位“旅行家”。孔孔子高瞻远瞩,是一位“思想家”,孔子深谋远虑,是一位“战略家”;孔子还精于饮食之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孔子还是一位“美食家”。

  总而言之,孔子的学问太渊博了,其成就太伟大了,实在难以细表,只好用“大成”两字概括。古今中外,能够与孔子并肩而立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哟!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慈禧唯一一段可以被证实的畸恋  

分享到:
责任编辑:湖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