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古代的六艺为何以“礼”为首 ?

作者:马未都 · 2015-08-20 来源:新快报

唐代 三彩文官俑 高37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周礼》说“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我们就来依次了解这六艺,即古代君子要掌握的这六项技能。

  璧在中国玉器中用于礼天

明晚期 青花六艺文字碗 口径10.8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这个碗四周写着“礼、乐、射、御、书”,碗心写着“数”字,我们先从礼开始讲,因为礼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礼是规范我们生活的道德水准及行为准则,每个人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今天的教育主要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古代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首先注重德,要求每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都要接受很正统的道德教育,从一个幼小无知的孩子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德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礼是一个表面形式,通过这个形式能看到一个人德的水准。

青玉夔龙莆纹壁 直径27厘米 观复博物馆藏

  这是一块汉代的璧,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直径大约26厘米。这么大的一块玉璧并不多见。我们知道,璧在中国玉器当中是用来礼天的,所谓“苍璧礼天,黄琮礼地”。古人做这样严谨的一块璧,可以从中看出他内心的虔诚。它有双层纹饰,在纹饰中做的是莆纹,旁边还有饕餮纹。这么漂亮的璧能传递到今天,传递的不仅仅是物质,更多的是它礼的精神。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今天丰衣食足,应该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辱,无论在生活当中碰到什么样的情况,无论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处在什么样的地位,我们都应该知道礼对中国人的重要性。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馆长

  古代文官在朝廷的站相也是一种礼仪

  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唐三彩(左图),是一个文官像。它的帽饰、服饰和人物姿态都是讲究礼仪的。我们过去老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文官在朝廷上一定要有站相,这就是礼仪。今天依然是这样,在重要国事的时候,所有的仪仗队、官员都要站得很直,这表明了人们内心对事情的尊重。这就是礼的一个基本特征。

  道德规范是约束内心的,但是礼仪是约束行为的,所以《礼记》中就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又说“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就是说教育可以纠正一个人的行为,改变习俗或者证明习俗的时候,礼是最周全的。“纷争辨讼,非礼不决”是指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发生口角或矛盾,辨讼是指我们到一个公共的场合,比如要去法庭来评判,一定要通过这个事情来判断谁对谁错,遵循的原则就是“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这就是《礼记》中的主导思想,就是说我们生活当中要注重礼,不要认为它仅是个形式而已。

  今天的人不大讲究形式,所以我们现在其实应该重拾这些传统的礼仪文化,在生活当中既是尊敬长辈的体现,也是对自己修养的一种提升。

  观复学堂

  1 古代“牺牲”的本意是什么?

  马未都评:礼仪行为当中,除了一些个人行为外,更多的是国家在规定的日子里进行大的祭奠活动,这种礼节是非常隆重的,比如今天的庄重仪式是升国旗、奏国歌。古代的礼仪有很多复杂的仪式。我们今天经常说的“牺牲”这个词,跟古代有很大的差异。今天讲的“牺牲”无非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为国捐躯;第二个是指放弃或损害某种利益,比如“我牺牲了我的休息时间”。

  古代的“牺牲”是指祭祀当中为祭祀活动专门摆的动物,“牺”和“牲”不是一件物品。古人的用词非常严谨,“色纯为牺”,祭祀用的猪、牛、羊一定是单色的,不允许是花的,所以“牺”的本意是指单色。“牲”是指体全,祭祀的时候为了表示虔诚,要把整猪、整羊、整牛摆在上面(后来就没那么严格,只搁上猪头)。这是祭祀时要有的尊重态度,所以牺牲的本意是指祭祀的供品。

  古人在祭祀的时候,各种贡品是非常多的。我们老百姓非常熟知的有“天子九鼎八簋”,鼎和簋都是祭祀用的器具。鼎和簋有什么不同呢?北京有一条饮食街叫“簋街”,那个街口上有一个簋。鼎和簋在祭祀当中是有严格区分的,鼎高于簋,在祭祀当中鼎是搁肉的,簋是搁粮食的。

  2 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具体该怎么解释?

  马未都评: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很少听到“克己复礼”这个词,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走过来的人一定非常熟知,当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报纸上天天提这四个字,而且是以批判的态度来看待“克己复礼”这种思想。历史上曾经有对也有错,错过也纠正过,我们今天开始纠正过去曾经有过的错误,对“克己复礼”这个词可以再回顾一下。

  这个故事出自于《论语》。孔子有个弟子叫颜渊,他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就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然后他就问老师:“您再跟我说得详细点行吗?”孔子就给他具体解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于是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是我愿意努力去做。”这个态度非常好。古代先贤的著作浩如烟海,我们很难都掌握、都遵循,但是每个人都应该从内心愿意去做,这个态度是最好的。

  单就这句话当中的“非礼”二字,在古代又作何解释呢?古代说“非礼”是指不遵循礼仪制度。我们知道“三礼”是《周礼》、《礼仪》和《礼记》,这是古代先贤留下的一份规矩。这个规矩曾经长时间地影响中国人,凡是社会祥和安定、制度严谨的时候都遵循一种礼仪,凡是社会动荡尤其进入战争状态的时候,都不遵守这种礼仪。

  3 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来概括礼的应用:“礼之用,和为贵。”

  马未都评:2008年中国举办了奥运会,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盛会能在我们国家举行,尤其在当时是建国59周年,还没满一个甲子的时候,实际上是国富民强的一个标志。在这样的体育盛会中,我们运用了大量中华文化的元素,其中有一个元素就是“礼”。

  奥运会开幕式开始的时候就说了“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实际上说的是礼的目标,就是要达到“和”的标准。礼在社会实施当中实际上是寻求“和”。中国人历来是讲中庸的,中庸之道在某种程度上、在某个时期对中国人的帮助非常大,使中国人的内心能得到舒缓的感觉。我们的文化不是非常强调要强大,要超过别人,而是经常强调一种中庸。我们看到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最后表现了一个很大的“和”字,它就是“礼之用,和为贵”的具化。“和”字有“和气、和谐”的意思,这种“和”是内心之和,是人与人之间一种舒缓的关系。我们特别不希望人际关系是紧张的,不管是在家庭、社会,还是与左邻右舍,不管是熟人还是生人,大家都希望人际关系是和谐的。生活中经常可能碰到生人,怎么能和谐的相处,知道礼让,知道这种社会秩序呢?这一点非常重要。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