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原创】探秘:诸葛亮到底因何而死?

作者:宋传恂 · 2015-09-25 来源:原创(凯风安徽)

  

  诸葛亮死于北伐前线,这是有明确记载的。但对于他的死因,在魏晋时期的一些史学著作中却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有人说,他的死是天命所致,所以他临死时,“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于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在这里,诸葛亮成了从天上来又回到天上去的神仙。

  晋人王沈在他所写的《魏书》里说,诸葛亮是吓死的。他写道:“亮粮尽势穷,忧恚呕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发病卒。”与王沈同时的傅玄说得更加露骨。他在《天命篇》这首舞曲歌词里说:“我皇(指司马懿)迈神武,秉钺镇雍(州)、凉(州),亮乃畏天威,未战先仆僵。”他还写了一首类似内容的一首庙堂歌词《宣受命》。据《古今乐录》载:“《宣受命》,言宣皇帝御诸葛亮,养威重,运神兵,亮震怖而死。”总之,诸葛亮受到司马懿带领的“神兵”的威慑,“震怖而死”。在他们的笔下,诸葛亮简直是个胆小鬼。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死,有较详细的记述,他写道,诸葛亮在渭南前线,与司马懿相持一百多天,劳顿过度,生病而死。临走前,他对安全撤军等后事作了妥帖的安排。蜀军退后,司马懿观察“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大大赞扬了诸葛亮一番。与陈寿持同样看法的,还有《三国志》的注者裴松之,以及《汉晋春秋》的作者习凿齿,习凿齿还引用当时在老百姓中间流行的谚语:“死诸葛走生仲达”,作为证据。他说:当有人把这谚语告诉司马懿时,弄得司马懿很尴尬,只好狼狈地说:“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以此来掩饰自己的窘境。

  在陈寿、习凿齿等人心目中,诸葛亮是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英雄。尤其是习凿齿的态度更加鲜明。他根据渭南前线,司马懿深沟高垒,不敢出战,偶一出阵就败北的事实,说:“公(司马懿)畏蜀如虎,乃天下笑何!”被吓得不成样子的是司马懿,不是诸葛亮。

  以上三国不同的诸葛亮,到底哪个是真实的?

  说诸葛亮是天神,这是封建迷信,不可信。

  说诸葛亮被“吓死”,是个胆小鬼,这是出于对司马懿的吹捧。因为王沈、傅玄等人都在晋朝做官,奉承司马氏。他们对晋朝的开山祖,不仅不敢轻易得罪,歌颂唯恐不及。傅玄所作的拍马歌词,更是直接受命于当朝。所以他们的说法是不可信的。

  陈寿虽然由蜀入晋,也当了晋朝的官,在《三国志》涉及到司马懿时,也不能不有所回避,但他毕竟是“良史之才”,又在蜀中生活过相当长的时间,收集整理过诸葛亮的著作,对诸葛亮的生平为人是了解的,应该说他所记的是比较可靠的。

  习凿齿对诸葛亮十分仰慕,他在写给温秘的信中表达了当时的心情,他说:“……来达襄阳,触目悲感,略无欢情,痛恻之事,故非书言之所能具也。每定省家舅,从北门入,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晋书·习凿齿传》)他是第一个提出以蜀汉为正统,以曹魏为篡逆的人。所谓“帝蜀寇魏”。他对诸葛亮有溢美之词,是可以理解的。不过,他所说的诸葛亮在渭南前线的情况绝不是凭空捏造。有许多史料可以说明这一点。

  东吴的张俨与诸葛亮和司马懿双方都没有直接的厉害关系,不存在回避问题。他在《默记》中对于渭南蜀魏双方形式就作了比较客观的分析。他说司马懿“据天下十倍之地(与蜀汉相比较),拥有精锐之师”,“务自保全而已”。而孔明却以九分之一的兵力,长驱直入,“有饮马河洛之志”。他的结论是:“今仲达之才,减于孔明”。这是中考的。

  罗贯中显然是赞同陈寿、裴松之、习凿齿等人的看法,并采用了孙盛《魏氏春秋》中所记的诸葛亮在渭南给司马懿送妇女巾服去羞辱他,激他出阵等故事,在艺术上大加渲染,描绘出诸葛亮要“饮马河洛”的壮举,以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场面。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方较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