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青花:躍然於瓷 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作者:海峰 · 2016-04-08 来源:谁最中国

 

  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素胚勾勒青花

  用一色的青暈染

  躍然於瓷

  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娓娓敘述元明清的青花史

  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猶如美人嫣然一笑種下的漣漪

  猶如雨過天晴後渲染的煙雨

 

  青花瓷,始於唐代。屬釉下彩瓷。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元代景德鎮出產的青花瓷標誌著其製作工藝發展日臻成熟,業界人士將之簡稱為“元青花”。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淨的“人間瑰寶”。 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頂峰(更精細)。

  青花瓷用含有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明清時期,在青花的基礎上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底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青花瓷無論從用料、紋飾、燒製時間還是製作工藝上都極為考究。通過揉泥、做坯、印坯、利坯、蕩裡釉、畫坯、施外釉、挖底足、寫底款、施底釉、裝釉足、滿窯、燒窯、開窯等十幾道工序。不起眼的土和石製成的泥坯,泥坯又經過一道道工序脫胎換骨。每一件瓷器都出自一個手藝人經年累月的技藝,都經歷一筆一畫的精心繪製,即使是相似的內容,每一只卻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生命。

  青花瓷還有一系列“隱喻”之意,古時的讀書人希望“青出於來勝於藍”,走上仕途後“青雲直上”,渴望做一個人民愛戴、“青史留名”的“青天”。以“留取丹心照汗青”。

 

 

 

 

  青花之韻在器、在筆、在墨色,猶如宣紙作畫,墨分五彩,不同的是用瓷做紙,經年累月把美好想像落於瓷上,素淨中蘊含奢雅。百年之後,仍寶光依舊,素雅依舊。

  清代龔軾在他的《陶哥》中這樣稱讚青花:“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裡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

 

 

 

 

 

 

  元青花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比點划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主要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歷史人物等。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游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機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絡狀,矯健而凶猛。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雲朵、蕉葉等。蓮辦紋形狀似“大括號”,連辦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雲紋中常繪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雲;蕉葉中梗為實心;海水紋位粗線和細線描繪相結合。

 

 

 

 

  明清青花

  明清青花是青花瓷器達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明永樂、宣德時期青花瓷器發展到一個高峰,以製作精美著稱;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器發展到巔峰;清乾隆以後因粉彩瓷的發展而逐漸走向衰落,雖然在清末(光緒)時一度中興,最終無法延續康熙朝的盛勢。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官窯製作嚴謹、精緻;民窯則隨意、灑脫,畫面寫意性強。從明晚期開始,青花繪畫逐步吸取了一些中國畫繪畫技法的元素。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