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以墨取韵”中国水墨画的独到之处

作者:丁雪峰 · 2016-04-09 来源:渊林画院

 

  墨为五色之主,但是必须有白衬托才显明快,老子言:“知白守黑”。中国画自古以来,每以五色兼施,故曰丹青。唐宋以后,渐向水墨发展,以墨为主色。用墨必须与运笔、用水结合才能显现效果。以清水净笔蘸浓墨调用,则有水墨淋漓,浓淡明快之感。用墨难在出枯焦润湿之变化,枯焦而能华兹,润湿而不漫漶,既得用墨之要诀。

  中国画以水墨为上,由王摩诘、王洽等倡导,宋之董源、巨然、米芾继之,发扬光大,而用墨之法完善。近代黄宾虹是用墨又一高峰,用墨要淡而能浑厚,浓而不死板,枯而不浮涩,湿而不漫漶。云山出于王洽、米点见于董源,米芾摄取王、董笔墨之长,演为一家之法,成为后人接受传统,发展传统之榜样。

  中国画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以焦墨、破墨积染取其厚重。用墨难于用笔,故唐以前,均以浓墨勾线为轮廓,内填颜色,吴道子作人物、山水尚是如此。中国画以笔为骨,以墨为肉,有笔无墨不是上乘,有墨无笔亦非佳构。但是,从古至今,有笔有墨者寥若晨星,可见用笔、用墨并非易事。

  用笔和用墨分不开,两者缺一不可。中国画讲气韵生动,只有处理好墨的淋漓自然变化,才能使画面产生气韵生动的效果。中国画对墨的要求极高,作画要“以墨为主”,“以墨为彩”,依靠墨色的变化来解决画中的一切问题,这是中国水墨画的独到之处。中国画用笔难,用墨更难。墨从笔出,研究用墨,必须研究用笔,否则不能明白墨法变化之道。反之,研究用笔,亦须研究用墨,方能相辅相成。用枯笔每易涩滞而无气韵,然用腕沉着,行笔中和,灵活而不浮滑,行缓而不涩滞,则气韵自生。用湿笔每漫漶无骨趣,然取墨清淡,下笔松爽而骨趣自生,至此可悟米家山水勾皴点染,层次整然而有满纸淋漓之妙。

  墨分五彩言用墨相当于用色,“五彩”是言其变化丰富,并不是只有五种变化。用墨有焦、浓、淡、干、湿几种主要形式,而在具体应用中,墨色变化细微、丰富得多。 墨能得淡中之浓,浓中之淡,即不薄亦不平,其关键往往在用水用纸之间。水份的多少,用笔的轻重疾徐都可以形成不同的变化。

  破墨之法,浓破淡,淡破浓,浓浓淡淡,干干湿湿,本无定法。在干后重复者,即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即谓之破。是全由画家在熟练变化中,随手应之而已。

  泼墨法,以较多浓淡不均之墨,随笔挥泼于纸上而成,与积墨故不相同,与破墨亦全异样。

  墨法之妙,人各意会而造其境,故无定法也。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