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含“登科”吉祥语寓意的古代艺术品赏析

作者:佚名 · 2016-08-09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编者按:近日,2016高考成绩出炉,各省高考状元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民间,高考历来与传统的科举考试相提并论,历史上凡应试得中者皆称“登科”或“登第”,即登上科举考试之榜。为了满足人们的期盼,“登科”渐渐被引申出各种各样的吉语:五子登科、状元及第、三元及第、一品当朝、魁星点斗、蟾宫折桂、独占鳌头等。除了文字,古人还用各种象形图案、吉祥纹饰、吉语钱币来表达这一美好寓意。下面就让我们从艺术品中看人们对“登科”的美好祈愿。

 

  “登科”木匾

  五子登科:期望每个孩子都能获取功名

  “五子登科”是直接从“登科”引申而来的一个故事。据《宋史窦仪传》记载:五代后周时期,燕山有个叫窦禹钧的人,非常会教育孩子,结果,他的五个儿子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期望自家孩子获取功名是天下间父母的共同愿望,“五子登科”的故事就渐渐演化为吉祥图案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清粉彩轧道堆塑五子登科洗口瓶(一对)高29.3cm×2

 

  清乾隆松绿地粉彩缠枝莲纹浮雕五子登科包袱瓶高42cm

  一般情况下,“五子登科”多为五名童子玩闹的场景,清朝一对“粉彩轧道堆塑五子登科洗口瓶”上,五个动作各异的瓷塑童子,装饰在瓶的肩部、腹部和足部,或怀抱如意,或手捧仙桃,或攀爬嬉戏,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五子登科图。这种瓶子极受乾隆的喜爱,作为“五福五代堂”的主人,他最欢喜儿孙绕膝、五世同堂,而此类瓶子中五子登科的繁盛景象恰恰搔中了他的痒处。“清乾隆松绿地粉彩缠枝莲纹浮雕五子登科包袱瓶”就是其中的代表精品。

 

  民国浅绛彩五子登科双耳瓶周小松(制) 高59cm

 

  “五子登科”年画清山东潍县木版54×83cm

  “五子登科”也常常被描绘成一群孩童围绕在先生旁边或读书、或打闹的情景,民国初年瓷绘名家周小松所制作的“浅绛彩五子登科双耳瓶”就是这一题材的代表。民间也常常将“五子登科” 题材的年画贴在门上,以期赐福登科。

  齐白石五子登科立轴设色纸本98×33.5cm

 

  李苦禅五子登科立轴设色纸本94.5×38cm

  除了以孩童寓意五子外,现代艺术家也常常以公鸡为题材作“五子登科”图,在传统文化中,公鸡被称为德禽,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齐白石和李苦禅所创作的《五子登科图》,皆以公鸡护雏场景入画,绘五只雏鸡,化用窦燕山一门五子均登科及第的典故,寓意吉祥。

  蟾宫折桂:期望成为特别出众的人才

  科举时代,考取功名又被称之为“蟾宫折桂”,蟾宫即月宫,攀折月宫桂花意指登科及第。这个典故出自西晋时的邯诜,当年他被举为贤良,对策为第一名,晋武帝就问他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广寒宫的桂枝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唐代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盛行,蟾宫折桂便被用来比喻考中进士。

 

  清顺治青花五彩蟾宫折桂人物盖罐腹径25cm 高36cm

 

  清顺治青花五彩蟾宫折桂神仙人物纹将军罐高37.7cm

 

  清康熙青花五彩蟾宫折桂纹将军罐高41cm

  明清时期,蟾宫折桂渐渐演变成一种吉祥纹样,寓意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纹样大多以月宫为主题,嫦娥持红桂立于桂树之下,身后天女手捧红色官帽盒、锦袍;月宫光轮外,高中之士纷纷腾云而来,竞相折桂。“清顺治青花五彩蟾宫折桂人物盖罐”上的纹饰就是其中的代表。有些则没有这么复杂,“清康熙青花蟾宫折桂观音瓶”中,一官员官服整齐手举桂枝,座下一男一女跪地谢恩,寓意高官得坐、金榜折桂、状元及第、夫荣妻贵。清代“指头画派”创始人高其佩于1715年创作的《蟾宫折桂图》,只有嫦娥手捧蟾蜍、玉兔递交桂枝的天宫景象。

 

  高其佩1715年作蟾宫折桂图立轴设色纸本

 

  清正:蟾宫折桂背:雁塔题名浙炉花钱一枚直径40.6mm

  以“蟾宫折桂”为题的吉语钱背面多为“雁塔题名”,也是一个典故,指新科进士中举后要统一到大雁塔题名留念。

  状元及第:古代考生的终极梦想

  “状元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旧时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为元,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状元”制度始于唐代,宋朝开始正式沿用。及第,科举考试列榜有甲乙次第,特指考中进士,明清两代只用于殿试前三名,凡考中状元者,都称状元及第。如果“解元”、“会元”、“状元”连考连中则被称为“三元及第”,这可以说是古代考生的终极梦想。一旦“状元及第”,将红袍白马游街三日,好不威风。

 

  清乾隆粉彩描金状元及第碗直径11.5cm

 

  清青花状元及第鼻烟壶8.8cm

 

  清象牙嵌状元透雕象牙骨折扇宽51.5cm

  明清时期,“状元及第”渐成功名和高官厚禄的象征,民间以“状元骑马”祝吉。所以很多物品都会被绘上“状元及第”图,如“清乾隆粉彩描金状元及第碗”,通体以粉彩绘“状元及第”图,图中一男子身着状元红袍,正在欢天喜地骑马游街。“清青花状元及第鼻烟壶”以状元及第、家门报喜为题材绘写于壶身:屋内堂前,几位长者端坐高堂,笑逐颜开,等待喜讯;屋外院内,人们奔走相告,一新科状元披挂整齐,神采奕奕,正欲进门拜见父母。“清象牙嵌状元透雕象牙骨折扇”以工笔重彩形式描绘了状元高中、荣归故里的场景。

 

  清“状元及第”背“花卉”银锁片一枚

 

  清蓝缎彩绣状元及弟凳垫38.5cm

 

  如意状元门神清四川绵竹木版(着色) 52×28cm×2

  此外,小孩配戴的银锁、坐的凳垫也多有此题材。过年时节,人们也喜欢将“如意状元门神”年画贴于门前,意味来年必中状元之兆。

  一品当朝:位及人臣,主持朝政

  随著明代科举制度的确立,学而优则仕成为所有学子的理想,“一品当朝”也就应运而生。“一品”为封建王朝官员最高等级,其标志为禽类的宗长“鹤”,在我国传统的鸟文化中,鹤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仅次于“凤”(皇后),故用鹤表“一品”,一品官补子的图案就是鹤。

 

  佚名一品当朝肖像画立轴设色纸本143×96cm

 

  清光绪红地彩绣“一品当朝”椅披(一对)每条162×48cm

 

  18世纪银胎景泰蓝一品当朝带扣半径7cm

  “潮”与“朝”谐音,古人喜欢以仙鹤当潮水而立于岩石之上,寓意“一品当朝”,表示官位极高,主持朝政。亦有的画一着袍服官吏,手持一长条锦帛,上书“当朝一品”四字。清光绪一对“红地彩绣一品当朝椅披”中,一对仙鹤立于太湖石之上,口衔莲花、佛手,并饰绣四时花卉、蝙蝠、灵芝等,寓意“一品当朝”、“福寿绵长”。一品文官所使用的“银胎景泰蓝一品当朝带扣”,仙鹤、红日、潮水分居其上,与清代一品文官所用补子相呼应,寓意“一品当朝”。

 

  清苏炉一品当朝状元及第背喜上眉梢直径47.5mm

  吉语钱中,“一品当朝”多与“状元及第”合用,写于钱币正面,反面通常刻绘一喜上眉梢图。

  魁星点斗:期待命运的眷顾,能够金榜题名

  魁星,是汉族神话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科举运势的神,在学子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传说魁星为才子,曾连中三元,却因貌丑被逐出皇宫,他一怒之下将装书的木斗踢掉,投江而死。玉皇深悯其人,赐朱笔一支,命其掌管人间科举文运,专点考试中榜者的姓名,“魁星点斗”、“魁星踢斗”由此应运而生。魁星点斗的吉祥图案和读书人信奉魁星的风俗早在宋代就有,明、清则大为流行,常被绘于文人专用的笔筒之上,意寓古代文人对自己寒窗苦读的认可,同时期待命运的眷顾,能够金榜题名,为国效力。

 

  清康熙青花魁星点斗图笔筒直径18cm

  因“魁”字拆开后是“鬼”和“斗”二字,所以民间工匠在雕造或绘画魁星像时,刻意将其塑造成面目狰狞的模样。它单足立于鳌头之上,另一脚翘起,一手执笔,一手捧斗,寓意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清康熙青花魁星点斗图笔筒”中,画面以流云区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一魁星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一脚站立于鳌头之上,寓意“独占鳌头”,另有数魁星或手持花枝,或捧宝瓶生花,寓意“一枝独秀”、“平步青云”。另一部分绘一书生端坐于案前,一书童立于其旁,另一书童牵马,前有一官员模样者似正在宣诏,整个画面似为书生高中状元之意。

 

  明铜魁星踢斗摆件(带座) 高16cm

  现在我们常见到的魁星像中,以明代的最为精美,其形象多为头长双角,怒目圆睁,一手捧斗,一手执笔,左腿向后翘起脚踢四方斗,另一只脚站在鲤鱼上,形态生动活泼。这些造像为明代中原地区民间魁星基本造型,多为读书人所供奉,希望魁星手中朱笔一点,能出仕中魁。

  独占鳌头:在皇帝面前是最优秀的学子,将指日高升

  考中的学子中,经殿试由皇帝钦点为进士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谓之“独占鳌头”。鳌为龙王九子之一,常被雕刻于宫殿前的台阶上。科举中的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结束后,皇帝在太和殿召见新科进士,一甲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被引至天子座前的阶下迎接殿试榜,其中状元位置居中,且稍前于榜眼、探花,这正好是第一块御道石正中镌刻的巨鳌头部,独个踏占在鳌头之上,这就是“独占鳌头”的由来。

 

  任预乙酉(1885年)作、辛卯(1891年) 柳荫牧马独占鳌头(两帧) 扇面设色纸本

 

  清同治粉彩独占鳌头笔筒直径18cm

  因其寓意美好,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以独占鳌头为题材的文玩字画、玉雕摆件,晚清海派名家任预的扇画《独占鳌头》和“清同治粉彩独占鳌头笔筒”,均描绘的是一身穿锦袍、头戴官帽、手持桂枝的状元立于鳌头的情景。为了表达人们望子成龙的期盼,立于鳌头的形象多以男婴来代替。清代一对拉锁绣“独占鳌头”挽袖上,一仙子怀抱手折桂枝的男婴脚踏祥云巧降人间,底下一金冠玉带手捧鲜花的小孩脚踩神鳌分水而出,其中所表达的“天仙送子”、“独占鳌头”、“蟾宫折桂”等美好寓意极受人们喜爱。

 

  清拉锁绣“独占鳌头”挽袖(一对)每条画芯8.5×51cm

 

  明正:独占鳌头背:指日高升图直径41mm

 

  清正:连中三元背:独占鳌头图苏炉花钱一枚直径49mm

  吉语钱中的“独占鳌头”,如果在正面,多以字体形式出现,背面则刻绘一身着官袍、脚踏神鳌、手指红日的“指日高升图”;如果在反面,多以纹样的形式出现。

  其它吉语:多用谐音,艺术表达更加丰富

 

  清康熙五彩金榜折桂纹盘

 

  1884 早期“金榜题名连生贵子”花钱一枚

  此外,寓意“登科”的吉语还包括金榜题名、黄甲传胪、科甲连绵等。“金榜题名”,金榜指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皇榜;题名即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吉语钱中的“金榜题名”多与“连生贵子”相配,寓意“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此外还引申有“金榜折桂”,“清康熙五彩金榜折桂纹盘”中,一官员官服整齐手举桂枝,座下一男一女跪地谢恩,寓意高官得坐、金榜折桂、状元及第、夫荣妻贵。

 

  清18世纪末19世纪端石“黄甲传胪”图刻文鼻烟壶

  传统图案“黄甲传胪”也是寓科举及第之意。科举甲科及第者,其名附卷末,用黄纸书,故曰黄甲。传胪,后世科举,殿试后,宣制唱名,曰传胪。纹样多以蟹与芦为内容构成,《事物异名录水族蟹》中有言:“蟹之大者曰蝤蛑,名黄甲”,二只大蟹,意谓二只黄甲,即二甲,“芦”与“胪”同音。清代一端石“黄甲传胪”图刻文鼻烟壶上的纹饰就是一螃蟹钳一丛芦草,意寓科举及第。

 

  至于“科甲连绵”就是考试顺利,乡试、会试、殿试皆一举得中的意思。表达上多用稻穗、螃蟹、莲花、藤蔓枝叶等形象,因稻穗有颗谐“科”,螃蟹有壳谓“甲”,“莲”通连,藤蔓枝叶绵绵。明末清初雕刻家尤侃所制的犀角雕“科甲连绵”吸杯,整器造型为一叶脉舒张的大荷叶,上有数枝径叶盘绕其上,另外,杯外侧还有绽开的莲花与一茎稻穗,杯底处有两只田螺,田螺有壳谓“甲”,整个杯体寓意“科甲连绵”。 

    更多精彩: 《凯风智见:注定无法赢取和平的战争首领》  

                  《凯风智见:忧郁斯基——中国人的俄国名字》  

                  《凯风智见:抗日战争起始日期为何要从1937年算起》  

                       《凯风智见:香云纱:述说光阴的故事》  

                  《文史新说:武训:在乞讨中办学的千年奇丐》  

                  《文史新说: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他就是一个童话》  

                       《文史新说:“龙城” 述说着过往的故事》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