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原创】曹雪芹:红楼一梦向浮生

作者:孙晓敏 · 2016-12-12 来源:凯风新疆

  凭借一部《红楼梦》名垂青史,蜚声海内外,并且催生了中国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研究——红学,这个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的人,便是曹雪芹。今年是曹雪芹先生诞辰300周年,拨开历史的迷雾,从四个关键词可以窥探曹雪芹先生非同寻常的人生轨迹。

  贵贱——出身优越富而不贵

曹雪芹的父亲

  1715年5月28日,南京江宁织造府曹家大院里传来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大家都在忙碌中向曹頫贺喜——曹雪芹出生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曹雪芹早年托赖天恩祖德,在昌明隆盛之邦、花柳繁华地、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乡享受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公子哥生活,日子过得心满意足,每天只和姊妹丫鬟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他终生都对这段幸福生活记忆犹新,在《红楼梦》的开头几个章节,作者描绘的贾府繁华盛世与少年生活如出一辙。

  曹雪芹的祖上曹锡远,早在后金时期就加入了满洲族籍,隶满洲正白旗,到了曹雪芹这一代,曹家已经在满族中生活了100多年,也可以说他就是满族人,但他们家是满化了的汉人,曹家虽然屡受皇上恩宠,但是追根溯源,他们只是“包衣奴才”,换句话说,他们并不是凭借军功或者科考进入仕途,而只是替皇帝家办理家务事的“包衣阿哈”,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家“富而不贵”。

  悲欢——苦难变故助人成长

少年曹雪芹

  1727年12月,时任江宁织造员外郎曹頫以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被革职入狱,次年正月元宵节前被抄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刚回北京时,还有崇文门外蒜市口老宅房屋十七间半,家仆三对,聊以度日,可是为了偿还骚扰驿站案所欠银两,以及填补家用,不得已将地亩暂卖了数千金。再后来,沦落到门户凋零,人口流散,数年来更比瓦砾犹残。这一年,曹雪芹十三岁,小小年纪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人间冷暖。

  曹雪芹一天天长大了,开始挑起家庭重担,渐渐地能够帮着曹頫料理些家务了。因曹頫致仕在家,懒于应酬,曹雪芹就出来代为接待,结识了一些政商名流和文坛前辈,在他们的影响下树立了著书立说、立德立言的远大志向,把少时那一派迂想痴情渐渐地淘汰了些,为了家族复兴而努力奋斗,一度勤奋读书,访师觅友,多方干谒朝中权贵。

  荣辱——落魄公子纵酒狂歌

晚年曹雪芹

  1736年,曹雪芹二十二岁,乾隆皇帝谕旨宽免曹家亏空。曹雪芹曾任内务府笔贴式差事,后来进入西单石虎胡同的右翼宗学担任一个不起眼的小职位。曹雪芹在宗学里具体的工作,有助教、教师、舍夫、夫役、当差等说法。曹雪芹北京朋友圈不乏王孙公子,如敦诚、敦敏、福彭等人,在与他们的交往中,曹雪芹得以领略北京王府文化,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曹雪芹开始写作《红楼梦》的初稿《风月宝鉴》。

  1747年,三十三岁的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这时候的曹雪芹已经没有了公子王孙的形象,倒更像是一个落魄文人,曹雪芹住草庵,赏野花,过着觅诗、挥毫、唱和、卖画、买醉、狂歌、忆旧、著书的隐居生活,领略北京市井文化,一面靠卖字画和福彭、敦诚、敦敏、张宜泉等亲友的救济为生,正因为曹雪芹长恨半生潦倒,一事无成,不免纵酒狂歌,自寻派遣。

  兴衰——繁华落尽天才陨落

巅峰之作红楼梦

  曹雪芹父亲为他取名为曹沾,“沾”字取《诗经·小雅·信南山》“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有“世沾皇恩”之意。因为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

  晚年的曹雪芹,有幸回了一趟老家,在那里看到曾经繁华一时的曹府。如今已经破败不堪,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曹雪芹不禁潸然泪下,回京后,曹雪芹继续创作《红楼梦》。1762年,四十八岁的曹雪芹遭遇到人生最大的打击——幼子夭亡,对于一个父亲来说,人生最悲痛的事莫过于老年丧子,陷于过度悲痛的曹雪芹从此卧床不起,最终没有熬过这一坎儿,除夕之夜病逝于北京,一代天才就此陨落。(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