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原创】封建礼教太残酷 连服装都有贵贱之分

作者:谭林 · 2017-05-11 来源:凯风网

  对于现代人来说,每天穿什么衣服是很随意的一件事,任何颜色、纹饰的服装都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不过你知道吗,如果生活在古代的话,这个福利却没有,穿什么衣服要完全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来决定,如果像现代人这么任性的穿衣服,一不小心就会惹来麻烦,甚至是掉脑袋都不过。

  我们知道服饰不仅仅是遮羞布,而且还与政治、经济、生活状况、思想文化、道德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由于封建帝王把“礼”作为维护等级社会的工具,使得整个社会“贵轻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而服饰制度正是这些礼仪等级中最为重要的标识。因此,封建礼教上,对服饰上也有着众多限制。

  早在西周时期,中央政权就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服饰制度,并专门设置了“司服”的官位,掌管服饰制度。此后,人们在社会地位中的上下、尊卑关系,都在服饰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后代的封建社会虽说不断的改朝换代,但为了便于社会的统治,几乎都延续这一做法。

  布料限制:“布衣”是平民的代称。

  我们知道,布衣一般是由油麻、葛、毛及棉花等纤维材料织成的衣物,质粗而价低。所以在上古之时,贵族才有资格用丝帛作衣服,而平民百姓除了老者允许着装丝帛衣外,其余的便只能身穿粗布衣,所以“布衣”也就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

   

考古出土的粗布衣

  颜色限制:“白衣”是无官无位的在野平民。

  对于一般的贫民,社会地位低下的人来说,只能穿着白色或黑色的衣服,其他除了黄色以外的衣服颜色,则是由上层人士穿着。也就是说社会各阶层成员的衣冠服饰,皆有严格的限定和区别,服饰颜色完全成为人们高贵或卑贱的醒目标识了。“白衣”,原意是白色之衣,代指穿白衣的人,即指无官无位的在野平民。白衣在古代为身份较低贱者所穿,如仆役、庶民等,所以便用它来借指庶民,也泛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旧社会的贫民

  此外,还有乌衣,也是下级胥吏所穿的黑色服饰,地位较低。即使是官员,其官服也有颜色方面的限制。比如在唐代时,各级官员的服饰也有专用颜色:三品以上官员必须穿着紫色服装,四品着深绯色,五品穿浅绯色,六品的服色是深绿。

  由于黄色是帝王服饰的专用色,所以民间的衣服绝对不敢用黄色作为服装颜色的。鉴于黄色的高贵,皇家所赏赐的黄色服装便成为一种殊荣。比如清朝时期的“黄马褂”,就是皇帝对臣下的一种特殊赏赐,受赐者因此而身价百倍、享有特权。

  饰纹限制:龙袍是皇帝的专用。

  服饰的饰纹是一种特有的标记,每一品位的官服,都有其专用的花纹和图案进行装饰,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而龙袍是服装中最为显贵、最为神圣的服饰,这是皇帝的专用服装。因此,如果私造龙袍则会被视为大逆不道、抱有篡位之心的重罪,要满门抄斩,诛灭九族。

   

龙袍

  即便到了清代,文武大臣衣服上的饰纹也有特殊的含义,比如文官以各种飞禽、武官以各种猛兽来区别其品位的高低,行内人士一眼看去就可以知道他的官位品级。

  可见,如果生活在封建社会,衣服可不是随便能乱穿的。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湖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