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原创】曾国藩曾三次自杀 死中求生后越挫越勇

作者:言溪 · 2017-08-08 来源:凯风网

  曾国藩自己有句名言:“大丈夫当死中求生,祸中得福!”事实上,这也是这们名臣曲曲折折一生的真实写照。表面看似风光的曾国藩其实一生都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的,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挫折面前,他曾有过三次自杀的行为。那么,他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会选择自杀呢? 

  不愿接受失败,万念俱灰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很快,这支由农民组成的起义军迅速席卷江南。然而,此时清政府迫于外国析侵略无力应付,只好命令各地官员组建兵团,就地阻击太平军。湖南的曾国藩就是这这个时候创建湘军。 

  三年后,经过操练,湘军已具备一定的作战能力。此时的曾国藩更是踌躇满志,认为建功立业的时机到了。1854年,曾国藩亲率水陆两军万余人,大张旗鼓,誓师出征,准备一举剿灭太平军。然而,得到错误情报,当他率领水军战船到达靖港时,由于轻率冒进结过被太平军打得是落花流水。 

  兵败如山倒,这些湘军战士由于缺乏实战经验,见势不妙后,就纷纷弃船逃命。在逃亡过程中,由于互相践踏造成的伤亡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战船被焚,辎重尽失,出师不利的曾国藩羞愤交加,觉得再也没脸回去了,于从座船上一头扎进水中一死了之。后来,他又被部下救起。 

  走投无路,消极逃避 

  1855年,曾国藩再次率水师进军江西湖口。然而,太平天国采用诱敌深入之计,将湘军100多艘轻便小船诱入鄱阳湖内,然后封锁湖口。湘军战船被分隔成两部分,大小战船不能互相配合,战斗力锐减。停在长江的大船没有小船支持,机动性和灵活性大打折扣。而困在鄱阳湖的小船,失去了大船的依靠,几乎丧失战斗力。 

  后来,曾国藩的湘军水师又遭到偷袭死伤无数,船只大多被焚毁。曾国藩的座船被太平军团团围住,左冲右突无路可逃,最后连船上的管驾官、监印官都阵亡了。遭此大败,曾国藩眼看在劫难逃,仰天长叹一声,纵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自杀。幸好,这次他又被部下从水中救起。 

  不过,这次遭此惨败,曾国藩不再像上次那样意思消沉了,他反而斗志昂扬,积极东山再起。 

  面对失败,视死如归 

  1860年,由于对搞太平军有功,曾国藩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处于作战需要,他把两江总督府迁到了安徽南部的祁门,这在军事上却是极大的冒险。祁门地势形同釜底,只有一条大路与外界相通,一旦被封锁就成死地。幕僚们曾苦劝曾国藩另选新址,但他坚持己见。   

  几个月后,为了拔掉两江总督,太平军以湘军10倍的兵力发动了进攻。湘军死守数日,战死大半,渐渐不支。眼看大势已去,曾国藩料定此役必败无疑,于是先给朝廷写了一份遗折,又给儿子写了一封遗书。曾国藩死也不愿意成为敌军的俘虏,所以安排好后事,他便手握短剑,静静地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然而,危急的关头,围攻的太平军却突然退兵了。后来,一问部下才知道,原来是湘军猛将鲍超领兵及时赶到解了围。死里逃生的曾国藩,忍不住老泪纵横。 

  曾国藩功成名就,位极人臣,荣耀无人能及,而他一生经历的艰难挫折,同样无人能比。不难看出,曾国藩在失败中不断成长,越挫越勇,最终走向了人生辉煌。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湖一亭 青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