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宋朝知府是几品官?苏轼真正的职务又是什么

作者:佚名 · 2017-10-19 来源:凤凰网综合

 

  有人问:宋朝的知府(或知州)究竟是几品官呀?

  如果你问明清时期的知府是几品官,那好回答。明代的府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府的知府为从三品官,中府的知府为正四品官,下府的知府为从四品官。就好比,现在的市分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与县级市,直辖市市长为部级高官,计划单列市市长为副省级,一般地市市长为厅级领导,县市市长只是处级干部。至于清代的知府,一般都是从四品官(乾隆十八年之前为正四品)。

  但宋代的知府或知州是几品官,却很难说。宋朝的州府也分不同等级,而且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体系,非常复杂。这里不准备细说,只说跟州府品级有关的节度体系,又叫做“州格”。宋朝所有的州府,可分为节度州、防御州、团练州、军事(刺史)州四等,这节度州、防御州、团练州、军事州之类的名目,便是州格。

  州格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晚唐时,朝廷广置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这些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又兼任所在州的刺史,并自辟幕僚,架空朝廷任命的州官系统,成为半独立王国。赵宋立国后,以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为虚衔,收州权归于知州;同时,又保留了节度州、防御州、团练州、军事(刺史)州四等州格。

  州格的高低,决定了州府幕职官的配额,一个非常重要的节度州,往往配备有节度判官、节度推官、节度掌书记、观察判官、观察推官、观察支使(与节度掌书记不并置)等幕职官;非节度州则通常只置判官、推官各一员。州格还决定了州府长官的公用钱额度,如节度州长吏每岁可得公用钱百千,而防御、团练、刺史州的公用钱仅有五十千。

  说白了,州格代表了州府的品级:一般来说,节度州为三品州,防御州、团练州为四品州,军事州(刺史州)为五品州。

  那是不是说,节度州的知州是三品官,防御州、团练州的知州是四品官,军事州(刺史州)的知州是五品官呢?不是的。因为宋朝的州格只决定了州府的品级,跟州府长官的品秩却毫无关系。

  简单地说,宋朝的知府、知州,都是差遣,它本身是没有品秩的。一位官员的品秩,取决于他的本官,或者贴职,跟差遣却没有关系。这就涉及到比较复杂的宋朝官制了。一般来说,宋朝官员的官职由三部分组成:官+职+差遣。举个例子,北宋熙宁七年(1074),苏轼从杭州通判任上调任为密州知州,这时他的官职是“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其中,太常博士是“官”,只表示官阶,不是实际职务。北宋的太常博士为八品。

  直史馆则是苏轼的“职”,即馆职、贴职,表示其文学与学术地位,就如今天有些官员,挂着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之类的学术头衔,显得很有学问。宋朝的直史馆为从六品。也就是说,此时的苏轼是一个从六品官员。

  “权知密州军州事”才是苏轼真正的职务。由于苏轼本人的品秩(从六品)低于密州的州格,所以用了“权知”的字眼。若官员品秩高于州格,用“判”字;官员品秩与州格相等,则用“知”字。

 

  资料图(图来自网络)

  理论上,一个品秩只有八品、七品、六品的中下层官员,或者品秩为一品、二品、三品的高层官员,都可以被任命为知州或知府。事实也是如此,宋代的知州,从九品官到一品官都有。所以,你问宋朝的知府(或知州)究竟是几品官,答案只能是:不管是几品官,都可以充当知府或知州。这是宋朝知府与明清知府的一大不同之处。

  宋朝的这套官制,你可以说它非常复杂、非常混乱,不过,你得承认,它非常灵活,一个七八品小官,只要有能力,便可以委任为知州;一个一二品执政大员,如果下野,也可以外派为知州。能上能下。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