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孔融4岁能让梨 为何最后却以“不孝”之罪处死

2021-05-02 来源:腾讯网历史

孔融,大家都不陌生,这个出现在小学课本上的模范好学生,一直是“孝道”的典范。他的典故也被编进了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一群连字都认不全的幼稚园学生相互传唱!然而,我们只知道孔融四岁能让梨,却不知道他长大后变成了什么样。

很多人以为,小时候这么优秀的人,长大后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其实不然,孔融最后的结局是被曹操以“不孝”之罪处死的。是不是很匪夷所思?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说说这里面的猫腻。

说起来,孔融也算得上是名门之后,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由于从小就备受大家的夸赞,所以养成了“自负”的毛病,看到有什么不顺眼的,都会毫不顾忌地讽刺抨击,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曹操就是其中的一个。

通过历史资料可以发现,孔融一直是站在宋朝这一边的,他对于曹操的狼子野心非常不满。当年,曹操的儿子曹丕抢了袁熙的妻子,孔融直接用“武王伐纣,把妲己赏给周公”来怒斥他这一种行为。除此之外,他还常常跟曹操唱反调,言语偏激。基于孔融的威望,曹操不敢公然与他作对,所以憋了一肚子的火没地方撒。

随着曹操的权力越来越大,他愈发觉得孔融是自己成功路上的拦路虎,必须除之而后快,所以一直伺机寻找机会干掉他。正好这时候孔融提出了“亲子无亲论”,大概意思就是“孩子对于父亲来说,是情欲所发;对于母亲来说,就像是瓶中之物,生出来之后就脱离了”。

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本意是为了讽刺当时“举孝廉,父别居”这种“假孝”之风,结果被曹操大做文章,诬告他“不孝”,毁了他的名声,要了他的命,还让他全家陪葬。孔融被处死时才56岁,一个被大家推崇的人,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

仔细想想整个事件的发展,其实不难发现,所谓的“不孝”,不过是欲加之罪。曹操想让他死,总会给他扣上各种罪名,而“不孝”正好可以毁他名誉,所以是最好不过。但孔融真的就没有过错吗?恐怕不见得!孔融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学会审时度势,典型的智商高情商低。或许是年少成名让他没有学会低头,再加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他被怒气冲昏了头脑,所以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激怒曹操,最终导致这样的结局。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