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天朝田亩制度》是如何建立和实施的

2021-07-04 来源:腾讯历史

农民之渴望获得自己的土地,连做梦也想着土地!他们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代复一代的熬煎着,难道太平天国宣布要分田地给他们,还会有人反对么?!——斯大林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中第一个超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活动,其成果是在南方建立了太平天国,并且秉承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平等思想,颁布了颇具进步意义的《天朝田亩制度》,连列宁、斯大林等人对其都有着相当之高的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农民第一次思想觉醒的体现,是农民阶级为了自己的生存生活而进行的一次制度上的革命尝试。虽然太平天国本身具有很多弊端,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却有着相当的进步性,值得我们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

>>《天朝田亩制度》的产生背景

封建社会建立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之上,朝廷通过控制天下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控制天下百姓,皇帝成为最大的封建地主。对于地主阶级而言,百姓不过是用于土地生产的机器,二者之间本身就有着天然的矛盾。

正因为封建地主只在意土地,因此在封建社会当中,土地兼并的情况十分常见。而清朝自开国以来,八旗贵族跟汉族当中的豪绅巨富就开始大肆侵占民田,根据清朝《丁役译》记载——“一邑之中,有田者什一,无田者什九。”彼时还是清朝前中期,就有9成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沦为了佃农,只能靠着租用田地来进行农事以求生存。

而反观那些高官豪绅,所得田产就极其之多,康熙时期的刑部尚书徐乾学,仅仅在无锡一县就购入田产万顷。康熙年间的大文豪、康熙帝的老师高士奇,虽然崇尚两袖清风,实际上在浙江平湖也曾置地千顷。

而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国家开始动乱之时,豪绅地主为了保持自己的荣华富贵,土地兼并的现象就更加常见,并通过提高租金的方式来大肆剥削农民佃户,加上清政府为了赔给列强白银,对百姓征收更多苛捐杂税,农民在那个时候,已经很难生活乃至生存下去了。

因此,在1851年时就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当洪秀全第一次起义之时,各地农民纷纷响应。他们为的,不过就是拥有一块土地,好好种上庄稼,然后吃饱饭而已。这种简单而强烈的愿望,推动着太平天国的壮大,同时也促使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出现。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主要有4点。(1)天下所有的土地和财富都为皇帝所有,并交由皇帝统一分配。而分配则以“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以人口进行分田,且“好丑各一半”,比如一家6口人,可以分6亩地,其中3亩为好田,3亩为丑田,总而言之,就是“事事都均匀”。

(2)地方区域划分依旧以省、县区分,在县级以下设立各种乡官,乡官之下设立“两司马”,其中“两”指的是25户人家,可以理解为村的概念,而“司马”就是“村长”的概念,但“两司马”的权力远大过村长,其负责管理地方的生产、分配、教育、宗教、司法乃至武装等等工作。

(3)规定“圣库制度”,地方在留足了生活所需的口粮之后,其余的粮食全都上交圣库, 并由皇上或者地方官员统一进行调配和分发,以防止出现屯粮自重的情况。

(4)废除了封建制度当中的买卖婚姻,并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只要两人两情相悦,经两司马进行“祭告天父”等仪式之后即可成亲,直接击破封建婚姻当中严格的门第观念,进一步实现天下平等的愿望。

>>《天朝田亩制度》的夭折

从《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来看,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是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的。但是《天朝田亩制度》最终却早早夭折,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而被扫入了历史的灰尘之中。

而其中原因,简单来说有两点。第一点,《天朝田亩制度》本身具有缺陷和局限性。首先,《天朝田亩制度》虽然话说得好听,但并没有实际的执行标准,比如圣库收粮到底收多少,农民应当给自己留多少口粮才算是不影响生活,诸如此类的设想,都没有具体的标准和切实可行的办法,自然无法深入执行。

另外,《天朝田亩制度》依然保留了皇权,却没有设立足够限制皇权的制度,这体现的是一种对皇权和宗教的盲目崇拜。余粮全都收入圣库交由皇上与地方官员统一分发,这个过程当中,如何保证皇上以及王公贵族不进行贪污、不结党营私、不如同满清贵族一样兼并粮食资源,这些在《天朝田亩制度》当中都没有涉及。

第二点,《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行依托的是太平天国的建立。但太平天国本身具有相当的缺陷,比如领导者洪秀全进入南京建立太平天国之后,就开始想着选妃享福,而诸如杨秀清、石达开等等王公贵族,则开始忙着互相争权、自相残杀,哪里有精力来切实执行和完善《天朝田亩制度》呢?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就早早地夭折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