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清朝后宫皇妃,戴“一耳三钳”只是为了好看

2021-07-10 来源:腾讯网历史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新石器时期的女人会把一种开口的环状装饰物戴到耳朵上,这种装饰称为“玦”,是最早的耳饰。战国之后玦不再流行,开始流行“珥”和“珰”,“珥”是没有垂吊坠饰的耳饰,“珰”则是垂吊了坠饰的耳饰,相当于现在的耳钉和耳坠。中原人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影响不打耳洞戴耳环,少数民族就没这规矩,从很小就开始戴耳环。

宋朝,少数民族将戴耳环的习俗传到中原,此时程朱理学正在压迫女人,人们为了区别男尊女卑,限制女人男扮女装出门,让女人学少数民族打耳洞戴耳环。那时的中原人瞧不起少数民族,瞧不起他们戴耳环的蛮夷做法,宋朝女人学他们戴耳环自然也被瞧不起,被看成是下贱的行为,“女子穿耳,带以耳环,盖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

明朝情况稍微好点,因为男人也开始打耳洞,并且还会化妆、头上戴花,明宣宗朱瞻基骑马打猎都头戴毡花帽,耳垂珍珠环,皇帝都带头戴耳环,民间没有谁再敢对戴耳环的人带有贬义,他们还相信耳环有辟邪转运的功能,就把耳环当作护身符戴在耳朵上。

清朝本来就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他们戴不戴耳环不受限制,只是他们有一个习俗:打了耳洞的小孩好养活,于是父母会在孩子只有3、4岁时就给他们打耳洞。1644年清朝人入关,男人受中原人影响不再耳垂金环,但是女人还是要戴,而且必须“一耳三钳。”

“钳”是清朝人对耳环的叫法,规定妇女必须每只耳朵打三个耳洞戴三只耳环,她们之所以要这么做不是单纯地为了好看为了炫富,而是遵循祖上留下的习俗。

清朝人刚入关时为了从思想上击垮汉族人,要求汉族人按照他们的文化习服易发,多尔都下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死命令,汉族人只能按照要求剃发。清朝人又担心满汉通婚会破坏满族人纯净的血统,又禁止满汉通婚,并且规定后宫选秀只有满女能参加。

随着清朝政权稳定,有些规定逐渐放松,汉族女人也能参加选秀,乾隆皇帝的令妃就是汉族女子参加内务府选秀进宫的。宫里的汉族女人多起来后,清朝人为了区分满汉女子,就按照过去的旧习俗规定满族女人一耳三钳,汉族女子则一耳一坠,1775年,乾隆选秀时还强调过:“旗妇一耳带三钳,原系满洲旧风,断不可已饰。”如果哪个满族女人没有按照规矩一耳三钳,她的父母都会受到惩罚。

宫里的女人来来往往,各个阶级身份不同,她们戴的耳环规格都不一样,身份高的皇后戴黄金东珠或者红珊瑚珠,身份此等的贵妃戴红宝珠珍珠,身份再低一等的妃子戴珍珠,嫔以下的戴玉珠,宫女没有享受一耳三钳的资格,6个耳洞只能有2个耳洞戴耳饰,其他4个耳洞用铜圈装饰。

后宫的女人戴了耳环就不能把扣在耳洞上的圆环取下来,睡觉都不能取,只能把圆环上垂坠的坠物取下,等第二天醒来,下人又把坠物给挂上,节省了梳妆打扮的时间,还可以根据当天的衣服款式更换不同的坠物。

清朝后宫里的规矩既多又繁琐,戴一个耳环都有如此多的讲究,活生生把时间浪费在这些礼节上,还是现代社会好,不管你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可以戴耳环,想戴几只就戴几只,不用为了方便别人而戴,也不用拿装饰品刻意强调自己是哪个民族,只要生活在九州大地,各族儿女都是兄弟姐妹,过去的那段历史就只能在电视剧里重现一遍。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