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古代将士打完仗 为何汗流浃背也不能脱盔甲

2021-07-23 来源:腾讯网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行军打仗从来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盔甲,在中国古代一副盔甲究竟造价几何呢?我们就这么说吧,在中国古代盔甲的价值或许就如同现在的几套房子,《秦法》之中规定了:假设有人在路边抢劫,旁边百步之内的人见死不救,罚甲两幅。

而且在古代,铠甲就如同现在的刀枪一般,属于管制物品,在古代由于某些百姓的家居住在偏远山区,这个地方常常有野兽以及盗匪出没,所以官府便同意他们家里可以有刀剑,但是在当时谁要是家里有铠甲,那么不好意思你就会立马被抓起来,严重可能会被砍头。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周亚夫,在当时他儿子替他打造了一幅铠甲,本来是想死后埋下去的,可是这个事儿被汉景帝知道了,当时汉景帝为了铲除对刘彻的威胁,担心刘彻以后制服不了周亚夫,就拿这个事做文章,最终周亚夫死于牢狱之中。

然而,也正因为铠甲是由铁制成的,人背在身上也是受罪,虽然能够让人在战场上保命,可是每次打仗背着几十斤重的东西能不受罪吗?所以在当时,很多朝代都开始对铠甲进行改良,因为背在身上又重又沉,行军打仗也极为不方便,有些用藤甲代替。

然而在古代战场上有这么一个铁律:那就是在打仗的时候绝对不能脱下铠甲,那么这是为何呢?将士们打了好几天的仗,为何连脱下铠甲乘凉都不行呢?

战场敌情不明,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敌人

在古代行军途中,甲胄是有明确规定了,在行军途中铠甲绝对不能离身,就算是到了营地之中也并非所有将士全部卸甲,而是采取轮换制度。

之所以想要这样,是因为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担心会有敌军突然冒出来,有句话说得好叫做“骄兵必败”,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少吗?

就拿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来说吧,当时谁也不会想到曹操会奇袭乌巢,所以乌巢这边完全是一幅松懈的状态,领军主将喝的酩酊大醉,而手底下军士更是将铠甲拖了呼呼睡觉,最终当曹操的大军袭来的时候是一片慌乱,最终直接让一手好牌的袁绍输了。

所以这个事情也告诉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可放松警惕,兵法上说“骄兵必败”就是这个敌人,“在战略上要藐视,在战术上要重视”说的就是这么回事。

常遇春之死告诉我们不可随意脱铠甲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的常识有关,比如你经常去外面跑步,可是跑完步回来你不能立马去吹空调或者立马去洗澡,因为冷热交替之下可能会感冒发烧,而不能拖铠甲也是这个道理。

历史上的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就是因为这个而意外死的,死的时候年仅39岁,正是其大展才华的时候。

当时朱常遇春和徐达奉朱元璋之命北伐中原,明朝时期的铠甲也是经过了改良的,他吸取了铠甲不易穿戴的各种缺陷,明朝铠甲的特点是利于作战,当将士在外作战累了可以随时随地的脱铠甲。

当时常遇春在草原奉命追赶北元骑兵的时候,由于长时间作战导致其大汗淋漓,所以便想将铠甲脱下凉快凉快,可是这一脱直接脱出毛病了,在刹那间的凉快之后常遇春立马感觉身体不舒服,脑袋有点缺氧,这就是典型的中风现象,而常遇春也因为这个毛病在不久之后去世了。

那么常遇春是因为什么而死的呢?原因很简单,由于盔甲长时间穿在身上,所以导致汗液排不出去,同时盔甲本身太重了,打仗过程之中又经常处于兴奋状态,会让血液流速变快。

骤然脱下盔甲,那一瞬间的凉爽是让人感到舒适,可是这突然的凉爽会让身体感觉很不适应,一冷一热的刺激之下会让身体受不了,所以就会出现中风,而常遇春也是因为这个而死的。

所以在古代战场上是不能随意脱下铠甲的,而是要让身体各项技能感觉恢复了正常,然后用蒲扇稍微扇一下去一下身体里的热气这个时候再脱盔甲就比较好了,所以这事情看起来很简单,可是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小。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