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汉匈战争中 为什么匈奴人很少杀掉被俘的汉将

2021-07-31 来源:腾讯网历史

秦朝时期,北方的匈奴被蒙恬吊打,连发祥地河套地区也被秦军抢占。汉朝建立后,匈奴诞生了一位不世出的英雄冒顿单于,带领匈奴达到实力的巅峰,成为汉军的劲敌。从汉高祖到汉宣帝,大汉与匈奴的战争延续了一百多年,两军对战中,各有胜负,期间也有不少汉将成为匈奴的俘虏,但匈奴对于他们都是以善待之,很少出现被杀的现象,这又是为何呢?

厚待汉将不能简单说匈奴人有慈善之心,善待俘虏,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匈奴仰慕先进的汉文化

以游牧为主的匈奴,失去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后,游历于广阔的草原。这里不只是有遥无边际的草原,还有逐渐扩大的荒漠,生活条件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文明还未开化的匈奴,十分仰慕汉文化。

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在匈奴没有中断与汉朝战争的同同时,也会央求与大汉进行和亲。这不仅是单于可以迎娶尊贵的汉朝公主为妻,彰显其特殊的政治地位,还可以从陪嫁品中获得很多草原上无法生产的器皿或珍贵物品,最重要的是可以吸收、学习到汉人的进步文明。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心理,在俘虏汉朝将领后,都是厚待他们,在得到这些汉将的真心诚服后,可以学习到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充实匈奴的实力。早在汉高祖时,韩王信、燕王卢绾等率部归附匈奴,他们的到来令匈奴对自己的对手了解的更详细,与之对战时可以做到知己知彼,进攻更加有效。

其实汉朝一方也是很担心被俘汉将被匈奴所用,一次大汉使臣回报,有一位姓李的汉将在边境训练匈奴军队,此人其实是李绪。但心生忌惮的汉武帝误以为李陵,不但将为李陵辩护的司马迁处以腐刑,还族灭了李陵全家。

二、匈奴敬重强者

多变的草原气候培养出匈奴特有的文化,其中一个就是他们敬重强者,蔑视弱者。在善待汉朝将领的同时,好战的匈奴人对于可以征服的民族,却有残忍的另一面。

老上单于即位后,打败月氏军队,将月氏国王的脑袋割下,用头骨支撑饮酒用的器具,而那些已经沉浮的月氏百姓,也没有逃过劫难,幸存的月氏人只能向西域迁徙。

再看强盛的汉朝,李陵以五千步兵对战十余倍匈奴骑兵毫不惧色,并击杀敌方上万,对于这样的强者,匈奴也只有心生敬畏。李陵在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后,受到匈奴奴鞮侯单于的厚待,不但将公主嫁给他,还封李陵为右校王。

匈奴这样做,不但可以学到汉军出色的军事战术,对汉军也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会引来更多的汉将甚至是汉人前来投奔匈奴。

三、匈奴与汉对待俘虏上的“默契”

匈奴不杀投降或俘虏的汉将、汉军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汉朝也是同样优待匈奴俘虏或是投降者的。

汉景帝时,就曾有五位匈奴将领主动降汉,汉景帝最初拟定封他们五人都为侯。但遭到名将周亚夫的强烈反对,他认为这些投降变节的匈奴将领都是没有自己的操守,不应该给予他们这样的优待,但汉景帝坚持己见,坚决封予他们侯爵。

汉武帝时期,名将霍去病的两次河西之战,俘获浑邪王的相国、儿子、妃妾、将军、都尉众多,这些人都被采取归化手段,进行了妥善安置。

其实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从匈奴和大汉的人口、经济等方面来看,如果两方都是大肆杀害战俘,到底哪一方损失的更大呢?那肯定是人口少的匈奴了。

虽然说匈奴通过优待的俘虏、招降措施,得到的利益很大,但难保有一些目光短浅的领导者,匈奴的郅支单于性格就比较残暴,曾杀害汉使谷吉。此举也让他的下场很惨,后来陈汤远征北匈奴,砍下了郅支单于的脑袋。

东汉永元年间,窦宪深入瀚海沙漠,在金薇山大破匈奴,终于从根本上上解决两汉的匈奴之患,但这久违的胜利并没有带来北方的长久安定,匈奴的完败让另一个游牧民族鲜卑逐渐强大起来,中华文明又将迎接另一次挑战。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