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古代最具争议宰相 民众说是奸臣如今成千古名相

2021-08-11 来源:腾讯历史

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他在朝堂上除了皇上,就是他最大,是辅助皇上治理国家大事的最高官员的统称。宰相起源于先秦时期,字起源起宰相这个位置出了很多助皇帝一臂之力的贤相,也出了一些祸国殃民的奸臣。管仲被称为“华夏第一相”,辅助齐桓公改革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使齐桓公早早称霸。然而王安石也辅助宋神宗改革,却被老百姓骂成“奸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提起王安石,很多人脑海中冒出一个问题:“他不是一个诗人吗?”王安石的确是一个诗人,他1021年出生在江西抚州,从小记忆力过人,读过书从来都忘不了,让他在科举考试上平步青云,21岁金榜题名考上状元,但因为试卷上“孺子其朋”四个用长辈口吻教训皇上的大字,被宋徽宗降为第四名。不过,功名并不影响王安石在文坛上发光发热,在唐宋文人辈出的年代,他还是能打进“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除了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个政治家,他出生在一个官吏世家,小时候跟着做官的父亲到处游山玩水,在增加阅历的同时也目睹了老百姓生活的痛楚,立下了“矫世变俗”的理想,后来写了很多表现民间疾苦的诗句。1048年,王安石要求改革,并写下《收盐》,诗中最后一句“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毫。”他建议官府不要禁止靠海吃海的农民制盐买盐,给他们一点活路。

1058年,王安石提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希望宋仁宗能采纳他的建议,可宋仁宗并没有理会。1067年,宋神宗登基,他早就看过王安石的文章和奏折,一当上皇上就重用他,当时的宋朝正面临西夏和辽的不断骚扰,宋神宗认为王安石能助他成就大业,在1069年支持他变法。

王安石提出了多项变法:青苗法、保甲法、均税法等,这几项变法都是利国利民的,但青苗法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项变法是农民在庄稼青黄不接的时候,可以向国家申请小额贷款或者粮食,度过困难时期,且只要出很少的贷款利息。

王安石的青苗法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不要穷得卖儿卖女,也不要铤而走险借来历不明的高额贷款,国库也能从中得取一些利润。可是这个制度执行起来并没有那么顺利,由于青苗钱的发放多少关系到地方官员的考核业绩,有的官员为了让业绩好看强逼富裕的人去贷款,对借了青苗钱的人用尽各种残酷的追债方式,搞得富裕的人莫名背了债,借了钱的人为了还青苗钱又去借高利贷。

农民被地方官员的行为搞得怨声载道,却不明就里把怒气撒在王安石身上,把他说成是“奸臣”。王安石用现在的眼光看是千古名相,只是他当时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再加上思想比较超前,让变法没有很好的进行下去,如果能再给他一些时间机会,说不定王安石能处理得更好。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