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古代蒙古是有多“缺铁” 看皇帝名字就知道

2021-08-18 来源:腾讯历史

元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名字叫铁锅。

都知道,元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元顺帝。元顺帝的蒙古语名字是“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这是音译。

而“妥懽帖睦尔”五个音译字看着复杂,实际上是两个蒙古词组合起来的——妥懽、帖睦尔。妥懽也可以写成“脱欢”,帖睦尔也可以写成“帖木儿”“铁穆耳”“铁木耳”。其实,写成蒙古字,都是一样的,可能是为了避讳吧,才把元顺帝的名字故意写得与众不同。

具体什么意思呢?

“脱欢(妥懽)”就是蒙古语的锅,“帖木儿(帖睦尔)”这个词,就更熟悉了,就是铁的意思。两个词合起来,不就是铁锅吗?再考虑到“孛儿只斤”这个蒙古姓氏,现在都改成了汉姓的白或鲍。

那,连名带姓的,元顺帝的真实汉语名字,就应该是“白铁锅”或“鲍铁锅”。

在现代人看来,怎么说也是个皇帝,为什么会有这么个名字?即使,元顺帝没当上皇帝,也算是蒙古贵族,取名字也不用这么low吧?

认为low,是觉得铁锅比较平常。但在当时,铁锅也属于奢侈品了。起码,也像上个世纪人们结婚时要求的四大件一样受到追捧。

铁锅在当时,也属于高科技产品,背后是一堆相关产业。除了原材料的铁,还需要开采铁矿的技术,打铁的技术、制锅的技术。何况,那时候蒙古地区丰富的铁矿还没被发现。

所以,要材料没材料,要技术没技术,向造铁锅,就必然要求助于内地。

但蒙古退回草原后,明朝对其全面封锁的。尽管也开了几个边市,却严禁交易铜、铁等金属及兵器。

所以,蒙古之所以造不出铁锅,就是因为明朝的封锁。

如果不封锁呢?尽管蒙古地区的制造业一直落后于中原。但并不是蒙古地区没有制造铁器的能力。比如,突厥也算是蒙古的祖先之一,也是在草原上活动的民族。而突厥在早年,就是以打铁出名的。

突厥被柔然贬称为“锻奴”——打造铁器的奴隶。

而铁锅,是北宋年间才发明的。通过这个时间线可以看出来,如果蒙古地区一直保持铁器的制造,并且在蒙古入住中原后,注重发展采矿、冶铁、锻造,并注意掌握相关技术,即使退回蒙古地区,造出铁锅,也不在话下。

不过,胡虏无百年国运。

蒙古入住中原80年。这么长时间,却目光短浅的只知道剥削中原百姓,安于享乐,不发展制造业,不培养人才。说白了,蒙古统治者只知道吃现成的。

就这样,八十年时间被蒙古统治者白白浪费。那到头来,就只能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尤其是在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的那一年,元顺帝逃出元大都是很匆忙的。肯定也没带走什么工匠之类的技术人员。退回蒙古后,面临的是明朝技术、原材料的全面封锁。想买,只能通过黑市。那价格就高了。

之后的蒙古,进入到部落之间的互相征战厮杀,有钱买材料,也都用来造武器。哪还有余力造铁锅呢?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