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在与蒙古作战初期 南宋朝廷是如何蠢到自毁长城的

2021-09-03 来源:腾讯历史

1235 年年初,蒙古大汗窝阔台发动了征讨四川的战役。当时,蒙古集中的军队成分复杂,包括蒙古军、金朝投降部队、北方汉族军队和其它少数民族军队。骁勇善战的蒙古族人并不占多数。但就是这支军队,在第二年长驱直入四川,出乎意料地占领成都、利州、潼川三路的二十余州。蒙古人掳掠后,主动撤回陕西——因为蒙古根本就想到会取得这么大的胜利,缺乏留驻统治的准备。南宋直到1238年才收复成都。但四川西部地区从此落入敌手,东部变成了拉锯地区。

为了配合进攻四川的蒙古军队,蒙古人发起了对襄阳的"掩护"性进攻,谁知"一不小心"就占领了郢州、襄阳等地。自从岳飞收复襄阳以来,南宋百余年来在这一地区不断储存物资军需,垒得像小山一样,结果全都落入了蒙古人的手里,损失惨重。获胜的蒙古军队自信心极度膨胀,计划一鼓作气打过长江去,结果在黄州被孟珙的军队连续击败。1238 年,朝廷任命孟珙为荆湖制置使,相继收复了襄樊失地。

这样的序幕,是否意味着宋蒙战争的某种结局呢?

客观的说,当时蒙古对南宋的进攻,主要还是以掳掠奴隶、财物为目标,并不相信自己能够短期内灭亡庞大的南宋王朝。作为快速崛起的民族,蒙古人在意识形态上的发展是滞后的,还没有接受中国传统的"天下一统"思想。正是蒙古人统一观念的缺失,才使南宋能够勉强维持着僵持的局面,并断断续续地展开和谈。宋理宗、史嵩之等人以对金议和的办法对蒙求和,将蒙古人当作第二个金朝。但是蒙古人能和金朝简单地划等号吗?宋理宗不去想,史嵩之也不去想。

孟珙是当时少数头脑清醒的将领。他认识到中部的襄樊将成为之后宋蒙战争的焦点地区,将会成为保卫江南的前哨,于是招纳流民,扩编军队,加强樊城、新野、唐州、邓州之间的驻防。湖广前线的局面还算比较稳固。两年后,孟珙受命经营四川,兼夔州知府。四川地区经过蒙古军的掳掠后,比较残破。孟珙将在湖广的经营方法搬到了四川,并且在显要地点建设关隘、据点。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筑了重庆城;部将甘阎则在合州选择钓鱼山建立了山寨,也就是钓鱼城的前身。

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来到四川。

余玠一到任,就设立招贤馆,广泛征求防守四川的意见建议。播州人冉氏兄弟建议钓鱼山等处修筑山城,囤积粮食,防备最艰苦的抗战。余玠采纳了冉氏兄弟的意见,命令他俩负责正式修筑钓鱼山城。同时,官府又在嘉陵江、沱江、渠江沿岸山险修建山城十余处,把各州的治所都移入山城,因山筑垒,屯兵聚粮。余玠号召大家以敢死之心,与蒙古人决战,在历次拉锯战斗中都打退了蒙古军队从西边而来的侵扰。

当时南方有着完备的军工系统。军工业是南宋手工业中发展最快的部门。南宋军火的市场很大,产量也很大。建康是江防重镇,1259 年到 1261年的两年多时间里生产的火器超过三万八千件;中部重镇江陵每年能生产铁火炮一两千只。江陵每次向襄郢等州前线运送的火器数以万计。南宋与金军和蒙古的战争对军火的质量和创新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南宋军工业创制出了霹雳炮和用竹筒装火药制作的火枪、突火枪。它们标志着兵器史上的重大进步,逆着长江而上,在日后的防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余玠因为守蜀有功,六年后被提拔为兵部尚书,仍留在川东,负责对蒙古作战。

当时南宋朝廷表面上看,是对蒙古采取坚决抵抗政策的。

就在余玠被任命为兵部尚书的同时,对蒙古持强硬态度的抗战将领赵葵担任了右承相兼枢密使。正是由于这些抵抗将领的坚决作战,才使广大的后方地区保持了和平与繁荣。

一旦平安无事,南宋晚期政治的黑暗就显现了出来。先是一批眼红抗战派将领受到提拔的人攻击赵葵出身武将,没有科举功名,以"宰相须用读书人"的理由排斥赵葵任相。1250年,仅仅担任一年宰相的赵葵被罢免,出任潭州通判。第二年,进士出身、在外交上坚决主和的谢方叔出任左相兼枢密使。1252 年,蒙古汪德臣(前金朝的降将)的军队占领成都,围攻嘉定。余玠率部力战,再次打退蒙古军队。余瑜又立了大功,谢方叔却"提醒"宋理宗说余玠掌握大权,"不知事君之礼",逼得余玠被迫服毒自杀。不仅如此,谢方叔还安排诬告作战有功的余玠部下王惟忠沟通蒙古,以通敌叛国的罪名将他处死。

谢方叔派去接替余玠的人叫做余晦。余晦的能力实在是不行,与蒙古军队作战一次,大败一次,导致川东连连告急。参知政事董槐感叹说∶"四川的事情本来就麻烦,我们又犯了临战换将的大忌,真是要命啊。"

然而,宋理宗赵贵诚才不管这些,他终日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大造寺观园林。他很有宋徽宗的遗风,为了在西湖边上新建寺院楼阁,派遣官吏到天下各州县搜集木材奇石,为了得到一块满意的建材,不惜花费任何黄金,不惜征发再多的民力。寺院后来建成了,宋理宗又大笔一挥,赏赐给自己宠爱的阎妃作功德院。宋理宗最亲信的太监,叫做董宋臣。宋理宗放心地授权他负责修筑佑圣观,兴建梅堂、芙蓉阁、香兰亭等。这个董宋臣借机结党营私,强占民田,招权纳贿,民间称他"董阎罗"。监察御史洪天锡看不下去,弹劾董宋臣说∶"天下之患有三∶曰宦者,曰外戚,曰小人。现在上下穷苦,远近怨疾,之后少数王公贵戚和大宦官享富贵。整个天下贫穷不堪,百姓们怨声载道,难道陛下就和这几十人共天下么?"不知道赵贵诚有没有看到这封上书,反正结果是几天后洪天锡就被免去了监察御史官职。经过这件事情后,董宋臣对外朝大臣们心怀怨恨之心,不久又借口洪天锡上奏的幕后黑手就是谢方叔,要求将谢方叔罢免相位。不仅如此,董宋臣还指使人上书,请求诛杀谢方叔、洪天锡。宋理宗没同意,但罢免了谢方叔的宰相职位。

宦官、后宫擅权,朝臣妥协退让,这才是这一时期乃至整个南宋时期朝廷的真实面目。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