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朱温进入关中之后 为何又要将大唐迁都至洛阳

2021-09-09 来源:腾讯历史

朱温在控制关中后,立刻对皇帝的嫡系团队进行了一轮屠杀,而且被屠杀的理由,那是冠冕堂皇到了极点。因为皇帝的嫡系团队,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宦官集团。清理宦官集团,从某种意义上,带有天然的正义性,关键是,在中央政府出现分裂时,宦官集团公然站在了李茂贞一边。在这种背景下,朱温打败李茂贞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清洗宦官集团了。

说出来有点讽刺。东汉帝国宦官集团被清洗出局后,皇帝就牢牢坐稳傀儡的位置了。大唐帝国宦官集团被清洗出局后,皇帝也开始牢牢坐稳傀儡之位了。不管怎么说,在朱温这一通血腥的清洗下,宦官政治暂时成为历史了。但是大唐曾派到各地的监军(宦官),都得到了各地军阀的保护。最经典的就是,大太监张承业在李克用的保护下躲过了这一劫。更具讽刺意义的还在于,李克用死后,李存勖之所以能够在梁晋争霸战中取得胜利,最大的功臣竟然就是这个大太监张承业。朝臣集团邀请朱温进入关中时,大约是这样计划的,那就是借朱温之手清除军阀李茂贞对中央政府的影响力,然后再清洗宦官集团;再然后呢,就是寻找机会控制关中地区。朝臣集团的这种盘算,是不是有些太异想天开呢?如果乐观的估计,也不算太异想天开。最简单而言,如果山西、河北、淮南的军阀,此起彼伏的反对朱温,朱温就只能把关中地区,交给愿意与他合作的朝臣集团打理。而且朝臣集团拥有根深蒂固的资源,手上又握有皇帝,如果加以运作,就是有机会控制关中地区的。问题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朝臣集团把朱温请进关中后,再想把朱温送出去,那可比较难了。朝臣集团在朱温的支持下,控制了关中,而且朱温也承认长安中央政府的独立性,从这层意义上,朝臣集团就是拥有继续与朱温博弈的资本。但是,朱温绝不是活雷锋,所以朝臣集团必须得承认朱温在中央政府的驻军权,更得承认朱温在中央政府的发言权。

接下来的事,就是朱温、朝臣集团展开控制与反控制的博弈了。在这种博弈中,我们很难说朱温一定会胜利。因为朱温的敌人实在太多了,而且朱温的军政重心在中原。只要朝臣集团运作好了,乐观的估算,就是有可能摆脱朱温的控制。当然了,前提是,朱温在关东地区,会被各种反对力量弄得焦头烂额。朱温军事主力离开关中时,在长安城留下一万驻军。但是这一万驻军,显然不足以控制关中地区。因为朱温的军事主力,长久的被牵制在关东地区,所以关中已臣服朱温的军阀,难免就会蠢蠢欲动。在这种背景下,朱温留下的那一万驻军,就会更感觉明显不够用了。在这种背景下,朝臣集团就对朱温说,是不是可以适当扩张一下中央政府的军队呢?从理论上,自然是应该扩编的。问题是,这里牵涉一个问题,那就是扩编后的军队,应该归谁管理呢?朝臣集团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显然没有让朱温侄子(朱温留在关中的驻军首脑)管理的意思。因为现在朱温军事主力被牵制在东部地区,而且他在关中的驻军的确太过有限,所以只能同意朝臣集团扩编中央军,更无力公开争夺相关军队的控制权。在这种背景下,朱温与朝臣集团的矛盾就开始加剧了。因为这样发展下去,谁也不敢说,朱温在关中的努力,不会为朝臣集团作了嫁衣裳。而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更让朱温与朝臣集团的矛盾无可抑制了。

话说,朱温侄子(留在关中的驻军首脑),有一次打马球时,突然落马死了!这种死亡,本身就值得玩味,因为他是死于意外,还是死于朝臣集团的谋杀,这实在比较难说。朱温显然认为,自己侄子是死于朝臣集团的谋杀,再看着朝臣集团在关中一味扩编军队,更感觉如果不采取行动,自己在关中的所有努力,就是有可能成为朝臣集团的嫁衣裳。于是,朱温对朝臣集团进行了第一轮打击。在这一轮打击下,以宰相崔胤为中心的许多朝臣被朱温杀掉。这一轮打击后,中央政府的实力进一步下降了;但是朱温对关中地区的控制力,其实也下降了。因为这意味着朱温与朝臣集团的矛盾难以调和了。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朝臣集团突然与李茂贞合作了,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当然了,用带有倾向性的话说,就是李茂贞随时可能再度逼向长安,再度控制中央政府。如果出现这种结果,朱温有可能会马上失去对关中的主动权。此时的关中,对朱温而言,就是有失控的可能性。一方面凤翔李茂贞蠢蠢欲动,另一方面邠州的杨崇本,也开始背叛朱温;而朝臣集团与朱温的矛盾也越来越难以调和。这些事加在一起,意味着关中的利益集团,就是有可能再次实现反对朱温的联合。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得说一下邠州杨崇本。朱温第一次讨伐李茂贞时,邠州杨崇本就投降了朱温,并让自己老婆给朱温当人质。朱温大败李茂贞后,因为关中的控制相对巩固了,所以就让杨崇本的老婆回到了杨崇本那里。朱温主力退出关中后,杨崇本突然说,自己把老婆送给朱温当人质,朱温却把自己老婆睡了。既然杨崇本这样说了,那他与朱温之间的合作,肯定就无法继续了。许多人在写到这段历史时,总会居高临下的嘲笑朱温。总而言之,如果朱温不犯这种低级错误,哪会面临这种问题呢?对于这种事,我的观点从来都是,它的真真假假,其实是难以判断的,因为这种事,不要说千年之后了,就是当时,人们也无法分辨它是真是假。对于类似的事情,我通常都是忽略无视的。因为这种八卦事件,对历史的影响,其实是非常有限的。从当时的利害关系去看,杨崇本突然背叛朱温,主要是因为随着朱温势力越来越大,各地的拥兵大佬,都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如果坐视下去,他们也会被朱温逐个击破。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叛乱力量自然是此起彼伏,杨崇本选择背叛朱温,并没有什么奇怪的。有没有这种花边的八卦内容,也足以促使杨崇本叛乱。更主要的是,从情理上,这种事发生的概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因为朱温几辈子没见过女人?为了一个女人,就愿意承担如此可怕的后果?如果朱温就这种自制力,哪能杀过一轮接一轮的淘汰赛呢?关键是,在地盘越来越大,控制力越来越力不从心的背景下,朱温哪敢因为这种原因,就让关中地区面临如此不可控的风险呢?因为凤翔的李茂贞、邠州的杨崇本实现了联合,而且朱温与朝臣集团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所以朱温对关中的控制力开始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朱温就会面临一个选择,那就是,是不是得让中央政府迁都呢?我们知道,东汉董卓进京后,中央政府一直就在某个军阀的控制之下。开始被董卓控制,后来被李榷郭汜控制、再后来被曹操控制。但是,大唐帝国在黄巢之乱后,中央政府一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至少从来没有哪个军阀敢说,自己真正控制了中央政府。就是朱温大败李茂贞后,中央政府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大唐中央政府之所以可以保持这种地位,是因为它一直也保持着作为一方军阀的实力。虽然在黄巢之乱后的近二十年时间里,中央政府的实力一再下降,但是直到此时,依然是不可低估的。现在,这股力量与朱温的矛盾加剧,而且凤翔的李茂贞、邠州的杨崇本蠢蠢欲动,所以朱温就强烈要求中央政府迁都到洛阳。中央政府迁都洛阳后,李茂贞再试图控制关中,就难以取得如此强大的、影响力巨大的利益集团支持。在这种背景下,李茂贞试图与朱温争夺关中时,难度就会增大。中央政府迁都洛阳后,长安就不再是中央政府所在地了。在这种背景下,朱温派自己的嫡系人马接管长安城,就比较名正言顺了。中央政府迁都洛阳后,朱温嫡系人马在接管长安城时,就不会受到一个影响力巨大、而且头顶神圣光环的利益集团阻挠了。只要朱温的嫡系人马接管了长安城,李茂贞等人想与朱温争夺关中时,难度就比较大了。因为从理论上,坐镇长安城的朱温嫡系,是不可能与李茂贞合作的。但是很不幸,在政治舞台的角逐中,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敌人。所以,朱温嫡系坐镇长安后,只要时机允许,也会与李茂贞合作的。虽然中央政府一再试图拒绝迁都,但是在朱温的逼迫下,最终只能选择迁都洛阳。在这种背景下,长安城自然彻底落入了朱温手里。当然了,朱温为取得这种胜利,背负的代价也是惊人的。虽然说,此时的中央政府已越来越象草台班子了,但它依然是天下人都承认的、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朱温强迫中央政府迁都,自然会给反对他的实力派,留下太多的口实。而且说一千道一万,朱温此举已挑战了中央政府的底线,因为中央政府迁都洛阳的结果,就意味着他将要彻底沦为傀儡了,在这种背景下,朱温与中央政府的矛盾,自然是越来越难以调和了。在此过程中,中央政府最大的希望,自然是各地的军阀,一起替中央政府出头,但是很不幸,面对朱温如日中天的势力,显然没有什么力量敢轻举妄动。

到此为止,中央政府就彻底沦为傀儡政府了。而皇帝,就更彻底沦为傀儡了。因为他们现在完全就在朱温手掌心里苟延残喘了。但是中央政府的沉沦,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更悲惨的命运,还在前面等着他们。此时的朱温,大约也有点迷茫了,控制了中央政府,你如何处理它呢?朱温最初大约想把皇帝继续留在长安,留下一支驻军,玩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是中央政府在关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实力,所以朱温渐渐发现,这样玩下去,自己所有的努力,恐怕就是给中央政府作了一件嫁衣裳,所以他决定通过中央政府迁都洛阳的把戏,加强自己对关中的控制。等皇帝迁都洛阳后,如何控制皇帝呢?昭宗那种刚烈的性格,让朱温实在缺乏信心控制他。于是,朱温终于决定杀了昭宗。这一步走出,朱温自然只能越走越远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