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文武全才的皇帝朱瞻基 为何在壮年时突然意外离世

2021-09-21 来源:腾讯网历史

据《明史》记载,朱瞻基是病死的。

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不视朝,命群臣谒皇太子于文华殿。甲戌,大渐。罢买、营造诸使。乙亥,崩于乾清宫,年三十有八。——《明史·本纪第九·宣宗》

具体什么病,不清楚,史料没记载。

《明实录》中,也记载朱瞻基为病死。

宣德十年春正月癸酉朔上不豫免正旦贺礼命百官朝皇太子于文华殿……上在位十有一年寿三十八——《明实录·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五》

具体病因,也没记载,只知道朱瞻基从发病到驾崩,前后只有短短13天。

由于史料记载不详,所以朱瞻基的死因,历来是猜测不断。

有人怀疑朱瞻基是吃仙丹而死

有人怀疑朱瞻基死于积劳成疾。

有人怀疑是明仁宗有遗传疾病。

有人怀疑是紫禁城的风水不好。

有人怀疑是饮食安排不够科学。

这些推测和怀疑中,吃丹药而死和积劳成疾没有没什么根据,纯属瞎猜。

因为现在能查到的史书上,并没有关于朱瞻基吃丹药的记载,而且朱瞻基也说过自己是乐天派,不会追求长生不老。

至于积劳成疾的推测,也是没有依据。因为朱瞻基并非工作狂皇帝,他在位时,有内阁和太监替他分担工作,他的工作量相比于太祖、成祖两朝,明显是减少的。他积劳成疾的可能性不大。

相对来说,怀疑明仁宗有遗传病,怀疑紫禁城风水不好,怀疑皇帝的饮食不科学,要靠谱一些。

先说明仁宗的遗传病问题。

从朱元璋和朱棣的生平来看,这爷俩有遗传病的可能性不大。问题应该是出自明仁宗的姥爷家,也就是徐达家族。

因为徐达(53岁)及其子女:仁宗生母,仁孝皇后徐氏(46岁);徐辉祖(40岁);徐膺绪(45岁);徐添福(早卒)。

徐皇后所生三子:明仁宗(47岁);汉王朱高煦(46岁,被朱瞻基处死);赵王朱高燧(48岁)。

以及明仁宗诸子:朱瞻基(36岁)、郑王朱瞻埈(62岁)、越王朱瞻墉(34岁)、蕲王朱瞻垠(15岁)、襄王朱瞻墡(72岁)、荆王朱瞻堈(47岁)、淮王朱瞻墺(37岁)、滕王朱瞻垲(16岁)、梁王朱瞻埴(30岁)、卫王朱瞻埏(22岁)。

如果只是一两个,倒也罢了。但如果普遍都是如此。

再加上史料对仁宗身体状况的记载,体重300多斤,腿脚还不利索。

那明仁宗带有遗传病基因,如现在常见的高血压、心脏病、心脑血管,心肌梗塞之类的隐性遗传病,然后影响到后代的传言,就不能说是空穴来风了。

估计朱瞻基以及之后不长寿的明穆宗、明孝宗等等,多少都受了仁宗基因的影响。

再说紫禁城的风水问题。

风水方面,不太懂。但从清朝的情况:短命皇帝,如顺治、同治,长期住在紫禁城。而长寿的皇帝,如康熙、乾隆、嘉庆,包括慈禧,普遍不爱住在紫禁城来看。

长期窝在紫禁城内,对健康确实不利。皇帝要想长寿,还是要多出去走动。

万历皇帝是个例外。他窝在紫禁城,活了近60岁。他要是多运动,估计可以比老祖宗朱元璋要活的久。

再就是皇帝的饮食。

根据《明实录》记载,太祖、成祖朝的御膳还算营养合理,既有所谓的“硬菜”,也有苦菜根、苦菜叶、蒲公英、芦根、苦瓜、齑芹之类的小菜。

而到了后来,由于皇帝都忘了太祖忆苦思甜的祖训,且不爱吃素,天天都是吃类似烧天鹅、川炒鸡、烧肉、荔枝猪肉、鲟鳇鲊、猪耳脆、煮鲜肫肝、玉丝肚肺、蒸羊、牡丹头汤、鸡脆饼汤、玛瑙糕子汤、木樨糕子汤、蜜汤、牛奶之类的高脂高盐,巨油腻的食物。

于是,皇帝的身体也就普遍不怎么样了。

其实别说是明朝人,就算是现代人,按这个菜谱吃,天天这么吃,能不得三高,能活个五六十岁,就已经是祖宗庇佑了。

说到御膳安排不合理。明朝的御医,也很值得吐槽。

明朝御医给皇帝治病,奉行的宗旨一贯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御医之间,彼此都有暗号。什么病,彼此递个眼神,都是心照不宣。诊断和开药,都要按照《医宗金鉴》等古书。这样即便把皇帝治死了,他们也不用担责任。

明朝好几个皇帝都是暴毙。搁今天,或许能救活。但落到明朝太医手上,那就是个死。

让这些人给皇帝看病,医死了正常,救活了才是奇迹。(清朝也一样,半斤八两)

以上,都只是猜测。可能有关系,可能没什么关系。

但朱瞻基的英年早逝,觉得应该是与明仁宗有很大关系。

明仁宗肯定有隐性遗传病,而从朱瞻基发病到驾崩的过程之快来看,他可能有心脏病。

古代没治心脏病的条件,得这个病,基本等于没救。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