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清末组建的北洋六镇 统制分别是谁 他们的结局如何

2021-09-23 来源:腾讯网历史

庚子国难后,清政府实在是受不了被洋人动不动打进北京这样的屈辱。为此决定在全国推行常备军制。但当时的新军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袁世凯的武卫右军了。

本来在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就开始了编练新军,尤其是袁世凯的小站练兵以及南洋的自强军等等,实力稍微强些。

随着局势的紧张,清廷为加强京师和近畿防务,威内御外,命军机大臣荣禄为统帅,编组北洋各军为武卫军。不过就是这么多辛辛苦苦建立的新军,一夜梦碎,除了袁世凯的武卫右军去了山东镇压义和团,得以保留外,其他几乎都消灭殆尽。

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后没多久就死了,袁世凯接任了直隶总督兼任练兵大臣,遂将所练新军大加扩充,称“北洋常备军”。本来清政府还想仿照北洋六镇,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只不过最终没有完成。

那么,北洋六镇统制分别是谁,他们的结局如何呢?

第一镇统制凤山

第一镇有点特殊,这并非袁世凯的亲信,而是由京城旗兵组成的,也是袁世凯唯一不能完全掌握的北洋军队。历任统制有凤山、何宗莲。

满人能带兵的不多,凤山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他在广州被革命党炸死了。何宗莲早年间和袁世凯一样,跟随吴长庆入朝,后来成为袁世凯的心腹,还做过定武军任总教习。不过袁世凯死后,他归隐了,再也不问世事。

第二镇统制官为王英楷和张怀芝。

王英楷是北洋军早期的骨干,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军功显赫。他还是孙传芳的姐夫,1908年在北京病死,享年48岁。张怀芝在慈禧西逃时护驾有功,得到重用,还曾做过参谋总长。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赋闲在家,在1934年病逝。

第三镇首任统制官先后有段祺瑞、段芝贵和曹锟。

段祺瑞在袁世凯死后作为皖系头子把控政权,不过后来被赶走了,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段芝贵擅长攀龙附凤,老想着升官发财,没有什么真本事,1925年3月22日病故于天津。至于曹锟,通过贿赂做过民国总统,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了他,1938年,曹锟病逝于天津。

第四镇吴凤岭

他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袁世凯家用人的儿子,从小在袁家长大,在朝鲜时充当袁的跟班护卫,后被提拔为亲兵哨长,可以说是袁世凯绝对的亲信。

民国元年担任北洋军第四镇统制,辛亥革命时期曾经率领第四镇镇压过武昌起义,不过没多久就死了。

第五镇统制吴长纯

袁世凯老上司吴长庆的堂弟,这是一位被忽视的抗日名将。甲午战争那会,吴长纯驻守旅顺,和日军血战六十余天,坐骑被子弹打中,而他却毫无惧色。

第六镇统制王士珍

王士珍是北洋三杰之一,军事能力毋庸置疑。虽然后来失去了军权,不喜欢争权夺利,但还是做过陆军总长和民国总理。

赵国贤也是后来的统制,他从袁世凯去朝鲜就跟着他了,也是绝对的亲信,不过在辛亥革命中死于革命党之手。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