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葵花宝典》为何要自宫?不自宫可以练成吗

2021-10-04 来源:腾讯网文化

很多时候我们在讲述一个普通的历史故事,抑或是历史传说的时候,就只能看见历史表面曾经发生的事情,但是却已淡忘去看历史背后的故事。

在历史的背后还是有着很多的不为人知与刻苦铭心的,一个历史现象的背后或许是思想的不同,其中映射出来的是不同的宗教不同信仰本身的差异性。

而曾经流传于金庸小说中的《葵花宝典》便是如此,其实很多人在曾经对《葵花宝典》存疑的,认为它是一种荒唐的歪门邪道。

在讲究仁爱的中国古代儒家环境下,当要求自宫的葵花宝典变成了很多反派人物的代表,那么在这种条件下的宝典到底能炼成吗?其实,我们通过观看印度的宗教以及哲学形态就可以得出。

一、《葵花宝典》素来被称为荒唐的歪门邪道,它的渊源是哪里

说起来葵花宝典我们想象到的都是很多数不清的武侠小说,但是实际上如果究其根本的话,《葵花宝典》似乎都是一些小说中的反派人物修建的。

因为一个正派人物修炼的都是沉稳不动的内功,讲究身形不动而气韵自达,真正的世外高人一般都不怀有武器,不喜欢动手。

只有《葵花宝典》这样的歪门邪道才会如此,其实也是一定程度上符合中国古代所奉行的程朱理学的背景。

在儒家思想的催化出来的程朱理学讲究仁爱,而在墨家就曾经提倡过兼爱与非攻的思想。

儒家思想中的仁政也是奉行了相关的论述,在中国古代意识形态中仁义道德便是如此,那些提倡歪门邪道甚至要自宫的武术绝对并非出自于正统。

中国人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宫的行为不仅破坏了父母的骨肉亲情,更是破坏一个男人的尊严,是大不可提倡的。

那么我们就会想要探寻得知,所谓的《葵花宝典》到底是出自于哪里?

在金庸的小说中,《葵花宝典》是比较常见的,而真正的被称为是最高强的武林秘籍的《葵花宝典》实际上是收录于福建莆田的少林寺中。

传说当时的少林派出了72高僧保护这个传说中的至尊秘籍《葵花宝典》同时还将其收藏在藏经阁中。

但是要知道,虽然说在中国古代有天下武功出自于少林的说法,但是少林的创始人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印度僧人。

他的名字叫做达摩祖师,他是印度人,在印度文化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下催化出来的少林寺,真的能够带来正宗的武功秘籍《葵花宝典》吗?

二、《葵花宝典》的修炼,实则反映印度哲学价值观

实际上,当年的《葵花宝典》在修炼过程中还是非常的有问题的,因为在很多影视作品中也都引用过这样的一句话。

欲练此功,挥刀自宫,练丹吃药,内外齐通,讲的就是。是要挥刀自宫的做法。

这个做法在中国的相关武术秘笈中,在中国程朱理学的背景下看起来是非常残忍的。

但是如果放在印度的意识形态里的话,却似乎有着一些合情合理之处。

首先因为如果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要上升到中印两国的宗教以及哲学形态中。

中国人信奉佛教,但是中国的佛教却是经过了历朝历代统治者干预的佛教,它提倡人有因果轮回。

人只有在此生不断积德不断慈悲为怀才能够在往生获得普渡,这是封建制度下一种来自于封建主的压迫。

但是也固化了中国佛的意识形态,但是印度却并不这么看,在印度的哲学体系中,他们讲究杀戒,轮回,与苦行。

因此印度的文明与中国的相关哲学理论并不相同,而如果要说《葵花宝典》发源于这里的话,其实也是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当年印度的哲学观的。

另外还有一个便是传说中当年萧远山,慕云富以及鸠摩智三人身上附有力气有火入魔,所以说不得不修炼《葵花宝典》,以正其身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是其实就是因为挥刀自宫的行为告诫的是世人,告诫世人断绝一切的欲望,只有这样的话才能够提高修为。

这其实也是一种对于个人心性的磨砺,想要修炼最上乘的武功,那么就要有最单纯的心境,挥刀自宫其实就最好的说明了,对于世俗的无欲无求是成为一个大师的必备。

三、印度普世哲学观,曾帮助其走向独立

实际上,想要探究印度哲学中所谓的禁欲主义以及苦行主义等不众多理念,还是需要结合当年的印度与大英帝国之间的恩怨情仇的。

要知道当时的日不落帝国进一步发展,因此印度也成为了它的殖民地。

但是印度却发起自己的独立运动,当年的甘地被称为是印度的国父,他到底是凭什么为万千的印度百姓洗脑。

同时带着他们走向反抗的道路呢?其实所依仗的本身就是印度佛学所提倡的众多苦行主义。

当时印度的哲学观念奉行苦行,所以说他们并不享受大英帝国为他们创造的一切便利条件,他们的反抗并不是军事活动,而是抵死不合作。

当年的英国乔治五世就曾经前往印度大陆,但是却收效很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甘地拒绝向大英帝国输送更多的救援物资。

他们的服饰非常的简单,而英国提供贸易逆差的方式便是进一步的输送纺织品,他们在甘地的影响下将这样的事务进一步的神圣化。

甘地甚至通过绝食将其运动发展到高潮,进一步深化运动的哲学意义,终于在1947年迫使英国通过当年的印度独立法案。

当年甘地苦行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印度影响了印度的佛教,同时也成为了印度文化不可分割的一环。

四、印度文化的根深蒂固,千百年来不曾改变

同时之所以让印度的文化以及哲学的观念在发展过程中如此变幻莫测的,还有印度的人口发展。

虽然说印度幅员广阔,但是地理上却具有着极其严密的封闭性,所以说在公元前的105年,只有雅利安人生活在这里。

后来印度先后受到了希腊文化,中亚的安息文化以及大月氏文化的冲击。

直至公元11世纪突厥人建立了印度的前身德里苏丹国,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进一步的因为自身的弱小完全的沦为了殖民地。

但是为什么印度能够取得独立,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这么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意识形态呢?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在于印度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口变化了,虽然印度在历史上经历过很多文化的侵袭,同时也经历了自己母语的变迁,使官方的语言变成了英语。

但是印度文明以及印度哲学的核心就是在于印度本身繁杂的种姓制度,这样的制度基础上所产生出来的一系列印度教以及佛教。

他们所提倡的受苦受难以及轮回的思想观念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所以说虽然看似印度民族在历史上一直多灾多难。

但是他们却能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辉煌文明,同时这样的观念因果报应,也让这个民族愈发团结。

这就是印度河流域的人口不断的增多的原因,印度也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民族。

就是在于无论什么文化肆意的侵袭印度,但是他们都会被印度文化影响同化,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这些哲学观念在印度人心中扎根之深。

结语

其实无论是纵观印度民族曾经受到侵犯时,还是当年印度的独立运动。

这些东西看似与《葵花宝典》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其实都揭示了印度民族本身的坚不可摧的哲学观念,种姓制度。

这是印度民族非常神奇的一点,同时也正是这些非常全面而紧密的哲学观念,让印度成为了宗教的发源地。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