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官渡之战的袁绍与界桥大战的袁绍为何视若两人

2021-10-06 来源:腾讯历史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七十万人马被曹操杀得只剩八百余骑仓皇逃窜。一路逃奔至黎阳北岸方止步休息,众人皆说:“若听田丰之言,我等怎遭此祸!”袁绍听后既悔又愧,他对逢纪说:“吾不听田丰之言,致有此败。吾今归去,羞见此人。”逢纪却正好进谗:“田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袁绍大怒,命使者带宝剑先回冀州大本营去杀田丰。

使者还未到冀州,袁绍兵败的消息先传来。狱吏对田丰讲:“先生料事如神,我军果然大败,主公回来必将重用您啊。”田丰却说:“我要死了!”狱吏不解,田丰说:“我家主公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得胜归来,心情高兴还能赦免于我;现在败了,必羞于见我,我怎么还能指望活命呢?”狱吏尚且不信。不多时,使者来了,将宝剑交于田丰,田丰自刎而死。死前,田丰发出了最后的感叹:“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田丰真的不识其主吗?非也!他既然能算到自己必死可见他很清楚袁绍的性格。田丰真的无智吗?非也!田丰与沮授可谓是袁绍军团的首席谋士,若袁绍纳其计,哪轮得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遑论有官渡之败?

但就是这样一个既识主又有智的人临死前竟发出“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的感叹,这是为何?

其实袁绍并不弱智,他只不过是有点偏执。读《三国演义》,对袁绍往往有两种感觉,前半部分的袁绍非常果断勇猛,面对董卓专权无人敢发一言时,愿为天下先,怒吼“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界桥大战被弓箭手团团包围时,田丰劝他躲入空墙,大呼“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这样的袁绍哪有好谋无断的样子?他讨董卓、逼韩馥、败张燕、伐公孙瓒,偌大的北方被他逐一平定,这样的袁绍难道没有雄才么?

然而到了官渡之战,袁绍好似变了一个人。他变得脾气暴躁而又优柔寡断,动不动就要把人推出去斩了,实际却基本没斩成过。他两次要斩刘备,都没斩。两次要斩田丰,也没斩。一次要斩韩猛,一次要斩许攸,还是没斩。曾经杀伐果断的袁绍为什么突然间变得这么纠结呢?

是偏执心在作怪。袁绍帐下的谋士虽多,但真正算得上顶级智囊的不过是田丰和沮授而已,然而袁绍最看不上的就是此二人。袁绍为什么看不上此二人?荀彧曾对田丰有过一句评价:“田丰刚而犯上。”沮授大致也是此类。有些人就是这样,他们不仅绝顶聪明而且能力超强,更可贵的是异常忠诚,但却难以得到好下场,往往为人主所害。为何呢?喜欢以下犯上!

这类人往往抱有这样的想法:“我聪明我忠诚,你就要听我的,你不听我的我就反复劝谏,直到你听话为止。”他们从不去考虑,长此以往人主的威严何在?要不你来当主公?

袁绍出于一种逆反心理再加上他本身的偏执,屡屡敲打田丰,但田丰就是不懂,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出谋划策,竭力为袁绍着想。可惜令田丰想不到的是他越是出谋划策,袁绍越是往相反的方向行进,直到官渡大败,一切都为时已晚的时候,田丰终于懂了。

当田丰悟到自己死期已至的时候,他终于懂了袁绍。袁绍是位极好面子的主公,他敢于直面董卓,不愿入墙而活,这都是明证,而田丰却始终没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懂了,假如他献策的时候不那么直接,不顶撞袁绍,应该会有不同的结果吧。

田丰没有按照袁绍的性格去献策,这是“不识其主而事之”,这样就导致最好的计策却未被采纳,相当于没有计策,是为“无智”。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田丰的临终遗言,才算真正懂了田丰,也算真正懂了袁绍。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