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为何周天子自己不掌握军队而导致诸侯做强做大

2021-10-24 来源:腾讯历史

权力关系的基础永远是实力。

周天子当然深知这一点,他们曾建立了完善的军事体系,既确保王室的统治力,又能发挥诸侯们的力量。

为了维持优势,历代周天子都尽了全力,做出了各种尝试。

只是,历史潮流滚滚向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落到实处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周初时,周天子既拥有足以压制任何诸侯的绝对优势军力,也拥有对诸侯国军队的控制权。

周天子直辖军队为“西六师”、“成周八师”(或称“东八师”)。

对于诸侯国的军力,也做了明确配额。

周刚建立时,为发挥诸侯作用,压制殷遗民,定额为“大国三师,次国二师,小国一师”。

周稳定后,做出调整:“方伯二师,诸侯一师”。

周天子直辖力量合计14师,而大诸侯的力量最多只有2师,一般诸侯更只有1师。

可以说,周天子的直辖军力,对任何诸侯都具有压倒性优势。

而且,即便是诸侯的军队,也不是诸侯国君能完全说了算的。

“师”是由是“卿”统领的,而各诸侯国的“卿”也全部是由周天子直接任命的。

因此,在这套体系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周天子牢牢掌握着一切。

不惜代价维系军事优势然而,维系王室的优势,仅靠一套体系是不够的,还需要历代统治者的不懈努力。

事实上,历代周天子对维系军事优势都是极为重视的。

周昭王时,发生了一场意外。

当时,周军南征楚时,在渡汉水时,发生沉船事件,“六师尽没”。

周昭王本人,连同“西六师”一起沉入汉水。

“西六师”是周天子两大直辖力量之一,全军覆灭,对周国力的损耗是前所未有的。

西周的军队是以战车为主力的。

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西周的战车制作成本极高,而且战车甲士的训练、配合作战步兵的训练,所需要的时间也极为漫长。

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要迅速重建六师,绝非易事,势必要透支国力。

不过,周穆王即位后,励精图治,不惜代价,还是重建了“西六师”,并取得了一系列作战的胜利,重振了声威。

然而,仅仅重建军队,打几场胜仗,并不能改变国力逐渐衰落的走向。

由于国力损耗,周天子用兵时,往往在取胜后,无法进一步巩固胜利,而当周天子的大军离开后,对方又开始作乱,因此,各个方向的作战都久拖不决。

战事越是久拖不决,周国力越是损耗,王室越是衰微。

因此,到周夷王时,一些诸侯已经开始不朝贡,甚至相互攻伐,南方的楚国熊渠甚至公开称王!

失败的改革仅仅像周穆王一样重建军队,不可能长期维系优势,改变不了王室衰微的走向。

要真正重振王室,还需要扩充王室财力!有了经济基础,才能真正意义上的重振王室!

因此,周厉王即位后,开始改革,将王畿附近的山川收归国有,以扩充王室财力。

这一举措的震慑力是非常的。

原本称王的楚国熊渠见此,知道周厉王是个狠角色,不敢再称王了,取消王号。

然而,所有的改革,都是动蛋糕。

周厉王的改革,动了京畿附近周人的蛋糕。

终于,周人奋起反抗,发起“国人暴动”,轰走了周厉王。

国人暴动,能直接把天子轰走,背后隐藏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西六师也集体背叛了周厉王!至少在这场暴动中冷眼旁观!

这也难怪。

西六师是以周人组成的,本身就是国人。而且,尽管他们是周王的直辖力量,但他们的领军将领是世袭的,因此,他们虽名义上为周天子直辖,但其实分属于各怀利益的世袭军事贵族!

因此,国人暴动,不但意味着周厉王的改革嘎然而止,也意味着“西六师”军事贵族对周王已非绝对忠诚!

因此,此后,“西六师”不再出现在周王征战的史料中。(或许后来被郑国等贵族势力所吸收。)

最后的努力周厉王被赶走后,经过“共和执政”,即贵族联合执政,直到周厉王去世,周宣王才即位。

吸取父亲的教训,周宣王已不敢再动王畿贵族们的蛋糕。

为了重新确立王室的优势地位,周宣王做出调整。

首先,西面防御,不再倚重“西六师”,而是依仗近支贵族,扶植新势力。

他分封异母弟为郑公,建立郑国,以为西面屏障,又扶植尚为建国的秦人族群抗击犬戎,甚至送了7000兵马,以加强秦人的实力。

其次,他将重心放在东面,利用“成周八师”及忠诚于周王的“南国之师”为主要军事力量。

“成周八师”与“南国之师”东征西站,一度取得了许多胜利,打出了一个“宣王中兴”。

然而,宣王晚年的几次惨败,却损耗了周王最后的力量。

前797年,败于太原之戎,前793年,败于条戎、奔戎,前790年,千亩之战,败于姜戎,南国之师全军覆灭。

其实,从最后千亩之战中,周宣王居然率南国之师讨伐游牧姜戎来看,连番征战下,宣王真的已经拼到没有几乎无兵可用了!

随即,周宣王做出了最后一次挣扎:太原料民。

通过在太原地区清查户口,整顿人口,增加赋税收入,征调物资,扩充兵源。

太原,当时是边陲之地。

然而,或许正因如此,这里受到贵族利益、周礼束缚较少,天下虽大,但富有天下的周宣王却只能在此进行充实国力的改革。

看来,周王朝的衰落,并非周天子缺乏见识!

无力的挣扎周幽王即位后,表现确实令人绝望。

郑桓公出于发展需要,请求迁国,迁离了西陲。

这个信号表明:周王的近支贵族也不再愿意屏障周王,而与一般诸侯一样,将发展自身实力作为主要目标。

失去了郑、虢等屏障,“西六师”已早不是周天子的忠诚护卫者,而本已离心的诸侯国也因“烽火戏诸侯”而不援,申侯等带路党带犬戎攻入镐京,灭掉了西周。

由此,周王失去了关中根本之地,只有洛邑附近的数百里之地,与一个中等诸侯实力相当。

到周桓王时,他进行了最后努力,率军与郑国进行了一次交战。

结果,一败涂地,最后的一点军力灰飞烟灭。

此时的周天子,地盘狭小、威望丧尽,已经没有经济基础、政治资本来重建军队了。

周天子,由此变成了名义上的共主,沦为大国争霸的看客。

实力是一切权力关系的基础。

周天子自然深知这一点。

因此,整个西周时期,除了周幽王等人之外,历代周王都尽心尽力,想尽各种办法,试图确保周王的军事优势。

周王最后丧失优势,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已。

随着时代的发展,周人精密严谨的社会体系变成了束缚手脚的无形之绳。

精密的井田制,使周天子的经济实力,无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增强。

随着战争的损耗,周天子维系军事优势缺乏经济基础。

以宗法关系为中心的世官制,又使周军的指挥能力不可避免的一代不如一代。

战败的频率越来越高,战争的损耗越来越大。

无孔不入的礼法,又束缚了周天子改革的手脚。

任何改革都变成了违背“先王圣道”的暴虐之举。

如此,周天子再是不情愿,也不可能改变王朝衰落的命运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