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这个乞丐得到了清廷赏赐的黄马褂 他的经历让人感动

2021-11-09 来源:腾讯历史

清朝末年,山东聊城的一户人家出生一位健康的男婴,但是这个孩子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少的欢乐。他的父亲想把他卖给人贩子,但是他的母亲拼命的拦着。没办法,这个孩子被留了下来。

在这之前家中已经有了六个孩子,俗话说起一个简单的名字好养活,父母也没有什么文化,既然他是第七个孩子,那就叫他武七吧。一个乞丐得到了清廷赏赐的黄马褂,他的经历让人感动不已!

渐渐的小武七长大了,在他下生的第七年他的父亲就在饥寒交迫中过世了,家中就剩下了他与母亲还有几个兄弟姐妹。小武七长大了,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可是家里面那里还有多余的钱供他读书呢?没有办法,小武七只好去给村里的地主打工为生,年纪轻轻的他尝遍了他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任务。

十几年过去了,小武七变成了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这一年他的母亲觉得他应该娶媳妇了,就让他找地主要工钱回家娶媳妇。但是,地主却拿出了一张契约,说工钱已经如数的发给他了,武七哪里收到过工钱?上去与地主争辩,地主叫人把他打了一通,抬回了家里。

被抬回到家的武七,大病了一场,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被打就是因为吃了没有读书的亏,契约的字他连一个都不认识,渐渐的,一个不可思议的想法在他脑海里涌现了出来。

痊愈之后,武七离开家做了乞丐,这一年他是二十一岁,衣不蔽体,面目乌黑,乞讨的日子更加的难过。几年的时间下来,他的足迹遍布了周围的各个省份,一路上唱着自己编写的歌谣“吃杂食,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是的,你没有听错。这个武七的想法就是建立一个学校。用来帮助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这放到现在也是一个十分荒诞的事情。但是,武七坚信着自己能够成功。

从此,他就开始了乞讨生活,有时候得到了一些好一点的食物,他马上会卖掉换钱。在一些集市上表演钢针扎喉咙,胸口碎大石等表演取悦众人换钱,有时候也会为附近村里的大姑娘小伙子牵线搭桥换取一些彩礼钱,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他只是给了报信人一笔买棺材的钱,冲着家的方向给母亲磕个头。

就这样他坚持了二十多年,手里终于攒下了办义学的资金,但是有了学堂还是不够的,他还需要请老师。附近村子里有一个人刚刚考出了秀才,他听说武七的事迹之后十分的感动,答应了武七给他的义学当老师。义学开课了,武七拿出一部分积蓄请老师们吃饭,自己却在老师们吃完了之后才肯上桌吃一些剩下的饭。

听到孩子的朗朗读书声他总是会露出微笑,有的学生偷懒,他会跪在学生的面前哭着求他学习,有一位老师因为困倦睡过了头,醒来一看武七已经跪在了自己面前哭求着自己。就这样武七最终办起了义学,山东巡抚听说后十分的感动,上报朝廷,朝廷为他赏赐了黄马褂。这也是清朝历史上第一次给乞丐黄马褂,并赐名武训取“垂训于世”之意。

1896年,武训先生伴随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过世,完成了他毕生的愿望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