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如何评价崇祯的国师孔贞运?介入党争的中立派

2021-11-17 来源:腾讯网

明末党争问题很严重,但中立派也有不少,比如崇祯的国师孔贞运。不过这个孔贞运显然要比东林党、阉党、浙党、宣党、昆党、齐党、楚党、晋党、秦党等派系复杂许多,因为他拥有一个矛盾的属性——参与党争。

孔贞运的中立属性

从万历到天启党争问题越演愈烈,除了东林党、阉党属于全国性组织,其他派系基本都是地域性质十分强烈的势力。但由于天启年间阉党吸收了大量的齐楚浙宣等派系的官员,清洗了一大批东林党以及亲近东林党的官员,朝政势力重新洗牌,到了崇祯年间很多原先地域性质很明显的派系变得模糊起来。崇祯时期的党争问题虽然没有天启年间必须“你死我活”的局面,但更加复杂了。

得益于孔子后裔的身份,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之下,孔贞运十分好学。万历四十七年孔贞运便中了进士,为殿试榜眼。不过跟历代孔子后裔一样,孔贞运一开始是被当成“文化”意义的官员来培养的,被安排去修史。我们能看到《明光宗实录》、《明熹宗实录》(里面很多没被满清篡改的原始史料),孔贞运贡献占比很大。

也正因为在天启初期孔贞运的本职工作是史官,所以手上没有什么实权,对魏忠贤威胁很小,再加上孔子后裔的身份,使得孔贞运“躲过”了阉党的迫害。天启七年孔贞运还升职负责《起居注》,可以说他掌握着天启帝的第一手史料,他所留下史料真实性、可信度、权威性都非常高,整个史学界都很感激他。

在天启年间孔贞运没有参与党争,而且十分仰慕中立派的“精神”首领、天启帝师袁可立。在袁可立过世之后,孔贞运为其写过墓志铭。后来袁可立遭到满清封杀,如果不是这篇墓志铭,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袁可立这一号明末最出名的中立派。可能也有受到袁可立的影响吧,所以孔贞运也一直以中立派自居。在崇祯初期,受到重用,成为了国师,并且入阁。

被迫卷入复杂的党争问题

虽然孔贞运一直以中立派自居,但崇祯时期党争问题依然严重,派系更多、山头林立更加复杂了。

在与温体仁共事的时候,温体仁一直想安插自己人到重要部门。比较正直的孔贞运每每公事公办,引得温体仁大为不满。四川地区崛起的刘宇亮,山西地区崛起的郭景昌,也曾因为类似问题跟孔贞运闹过不和。随着摩擦逐渐增多,孔贞运渐渐被迫介入党争问题,很难保持中立属性。

郑三俊原本不属于东林党,但因为反对过魏忠贤,加上跟温体仁等人不和,被其他派系诬称为东林人士,被联手阻击无法入阁。后来又因为崇祯误信流言,将其下狱。孔贞运认为郑三俊正直,属于有才干的能人,所以便与黄道周等人联手营救。不过这个郑三俊也挺复杂的,立场偏中立,却举荐过周延儒的亲信吴昌时。

钱谦益是货真价实的东林党人,是阉党的《东林党点将录》里的浪子燕青,在崇祯年间是东林党的党魁。他想入阁,受到了体仁与周延儒的联手阻击,而后下狱。因为孔贞运跟钱谦益一起修史,曾经共事过,所以有一定人情在,于是孔贞运也将钱谦益营救出来了。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孔贞运掌握实权之后,是没法独善其身的。正如倪元璐建议崇祯的那样,只有消除了党争,中立派才能成为真正的中立派。一次次被动卷入党争问题,崇祯也逐渐怀疑孔贞运起来。最终因为官员选拔问题郭景昌弹劾孔贞运,逼得他隐退。

人生结局令人动容

我认为孔贞运虽然介入了党争,但总体上他还是属于中立派的,他在积极地努力挽救大明。孔贞运的立场尽量保持中立客观,也在努力消除党争问题。不过大明的顽疾单靠这一两个人是不够的,而且党争问题过于复杂,崇祯也实在没法分清楚谁忠谁奸。就拿参与党争的郭景昌来说,实际上私下对百姓非常好,很难用简单的好坏来评价。

崇祯猜忌的心理很严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局者迷,所以孔贞运被他猜忌可以理解。

不过孔贞运跟那些投降了李自成、满清的东林党、阉党余孽以及其他新派系不一样,他始终对崇祯帝乃至大明保持着忠诚。甲申之变的时候,孔贞运闻讯痛哭流涕,嘴里一直念叨着崇祯是好皇帝,是底下参与党争的大臣误了大明。由于悲痛过度,茶饭不思,身体每况愈下。

即便如此孔贞运还是拖着病体前往煤山吊唁崇祯,最终因为伤心过度而起不了身。当他被抬到家中的时候,已经过世了。

孔贞运担得起“忠臣”二字,无愧于崇祯矣。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