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 他的大谋士为何能善终

2021-11-22 来源:腾讯网

朱元璋在历朝开国皇帝中比较出名,一方面是他是一个好皇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任内严厉制裁贪污,雷厉风行,另外一方面朱元璋是在开国皇帝中杀功臣最多,留下了刻薄寡恩的印象。

朱元璋的开国功臣的下场一般分为这几类。

一、病死的

人吃五谷杂粮总,总有生病的时候,所以的生命很正常,在古代医疗条件极端的低下,小病都有可能爆亡,特别是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条件十分恶劣,生病很有可能就会死,比如常遇春在北伐的过程中就暴毙而亡,还有徐达也是病亡的,更不是后世所说的那种被朱元璋赐予蒸鹅而死的,其实还有不少的将领都是病死的,比如外甥李文忠病死,侄子朱文正被囚禁病死,邓愈建国前病死。康茂才病死,郭英病死等,很多人都是病死的。

二、被朱元璋所杀

这个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基本上大多数开国功臣都是在这里被杀死的,比如蓝玉被杀,这是他咎由自取,太过于狂妄了,你不死谁死。胡惟庸,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丞相,权力太大,也有野心,被朱元璋给干掉了。胡惟庸和蓝玉的案子前后牵连几万人,很多开国功臣都在其中,被杀。

当然了后期特别是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杀功臣更加的疯狂,基本上被屠戮殆尽了。

三、善终

你说朱元璋朝中没有善终的开国功臣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是有的,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汤和了,在朱元璋还是和尚的时候,人家汤和就开始在红巾军中建功立业了,当他写信给朱元璋让朱元璋参军的时候,朱元璋还是大头兵,人家就已经是千户了,开可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最后在开国封功臣的时候,汤和只是一个侯爵最后才晋升为公爵的,其他开国功臣被杀,但是人家汤和却善终

其实除了汤和在朱元璋的功臣中还有一个人善终了,他就是朱升,此人也许很多人没有听说过,但是你绝对知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几个字,或者更为确切的称之为九字方针,这个方针正是朱升给朱元璋的,朱元璋也正是靠着这九字方针最后不断的发展壮大,成为最大的胜利者,可以说朱升在朱元璋的崛起中功不可没。也是他奠定了朱元璋的初期的发展的基调。

朱升很早的时候就闻名乡里,很有威望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一路攻城掠地,重兵包围徽州府城,为免百姓受害,朱升冒万箭之簇,独立城下,说服守城元帅福童开城归降。 使得城内百姓安全,当然了此时朱元璋和朱升并没有见面。

龙凤四年(1358年)十一月,朱元璋又攻婺源,却“久拒不下”,听三军总管、大将邓愈说,这里有个隐士朱升,是个有学问、有影响的人,相当于诸葛亮。于是朱元璋微服从连岭出石门,拜访朱升询问大计。朱升一开始呈交三个计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从战略上提出创基立国的策略,朱元璋所以在龙凤十年之前,称吴国公,直至打败陈友谅后,才改称吴王,就是采纳了朱升的建议。在朱元璋攻打徽州、婺州、处州和鄱阳湖大战及和陈友谅、张士诚多次的交战中,朱升在军事上提供了大量的谋略,为消灭元朝,统一中原,建立明王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朱元璋称帝之后,朱升依然是他的谋士,

朱升被召至皇城应天府继续充当谋臣,朱升所处地位与“开国元勋”不相上下,封升翰林院学士兼东阁学士、嘉议大夫、知制诰衔,同修国史,成为皇帝顾问,凡军政机密均与之相商。

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岁的朱升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绩,意欲重封,但朱升执意退隐,直到去世。

朱升为什么能够善终

在朱元璋的功臣体系中算是一个异类,没有封公封爵,也没有高官厚禄,最后却老死乡间不得不说是一个异类,那么到底为什么呢?

一、急流勇退

现在我们只知道刘伯温是朱元璋出名的谋士,其实朱升更加的厉害,给朱元璋建国奠定了基调,这样的功劳比战场上厮杀更为重要,所以说开国封功臣,绝对有他的一席之地,但是还没有等到朱元璋封功臣,他就辞职了,我不干了,无论朱元璋怎么劝就是不愿意,给他加官进爵也不要,让我这个老头子回家吧,其实朱升早就摸透了朱元璋的性格,什么都不要,就像回家。

二、朱升年迈

朱升告老还乡的时候,已经七十一岁了,在那个时候已经算是高寿了,年老再也才能有什么作为,而且朱元璋也知道朱升的为人,这么多年来一直严守分寸,年纪还这么大了,没有什么威胁,那就算了,你走吧。

三、朱升没有威胁

朱升为什么没有刘伯温等人的名气大,因为他始终是朱元璋幕后的人,你看看那些从头到尾跟着朱元璋的人哪一个官职不比朱升的高,而朱升到了开国之后也只是给朱元璋修史,是皇帝的顾问,没有进入到政坛中心,也没有掌握军权,这样的人即使想要造反也不会成功,对朱元璋没有任何的威胁。

所以朱升能善终绝对不是偶然的,是有大智慧的人,这一点不服气不行。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