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张廷玉是唯一获得配享太庙的汉臣 却为何会被抄家

2021-12-10 来源:腾讯网历史

作为清朝最有影响力的汉臣,张廷玉历经了三朝皇帝,是雍正时期的肱股之臣,是康熙时期的顾命大臣,雍正留下密旨,要让他死后能够配享太庙,在清代历史上,这是唯一获得这个殊荣的汉臣。

可是最后张廷玉却和乾隆闹得很不开心,不仅差点被剥夺了这份殊荣,还在晚年遭受抄家这种巨大的耻辱,乾隆为何要和这位三朝元老闹僵呢?为什么抄家之后又一反常态,将张廷玉的私人物品返还给他呢?

一、升官进爵之路

1、父亲的影响

看过《雍正王朝》的看官肯定对张廷玉不陌生,他在雍正的人生轨迹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兢兢业业、勤勤勉勉,和大BOSS 雍正非常合拍。

但是,要知道的是张廷玉能够成为雍正眼前的红人,也是经过康熙时期人气积累的,他升官进爵的道路并不是那么顺畅,只不过他的伯乐能够号令天下,让他在最好的年龄开了挂。

清军入关之后,为了更好的统治中原,于是慢慢接纳了汉文化,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再抵制汉人进入他们的权力中心,同治皇帝对于汉文化有着特别的热爱,也启用了不少有才的汉族大臣,这点康熙深受影响。

康熙登基之后,对于选拔汉人大臣一点也不吝啬,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就是康熙时期的大学士,雍正的老师。张英做到康熙时期的大学士,获得康熙的极力称赞,这和张英本身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官场求生本领,以及清廉的人品是分不开的。

到现在依然流传的“六尺巷”故事,让张英清廉正直的形象深入人心,张英不管是做官还是做人,都有一把非常公平的尺子,所以,张英能够在康熙如此犀利的皇帝底下一路升到大学士,是真材实料。

而张英对于张廷玉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的,张英一生都非常清醒,很有远见,做任何事不会贪图眼下的利益,更不会盲目与官场人员深交,比如对待年羹尧。

张廷玉和年羹尧同一年考上进士,同时被封为庶吉士,两年相差7岁,相谈甚欢,但是张英却和张廷玉说,从年羹尧的面相就可以看出,这人虽然现在意气风发,但是不会有好结果。

张廷玉因为父亲的忠告,逐渐和年羹尧划清界限,这也是为什么年羹尧倒台的时候,张廷玉没有受到牵连的重要原因,父亲的影响让张廷玉的为官之路显得更为从容一些,但是他本人的努力和付出才是升官进爵的主要原因。

图片:康熙与汉臣剧照

2、第一秘书

即便有了大学士的父亲,在康熙时期,张廷玉并没有受到重要,但是,他的才能却与日俱增。张廷玉家族有遗传,记忆力都很好,并且父亲从小有意识的培养,让张廷玉的思维非常缜密。

在康熙晚年,张廷玉秘书工作的才能很好的展现了出来,据史书记载,晚年的康熙非常喜欢让张廷玉写谕旨,每每皇帝只要开口说明意图,张廷玉就能奋笔疾书,短时间内将来龙去脉整理清楚,言简意赅,最后的目的也直达皇帝心意,这样得力的秘书让康熙疲惫的晚年深感满意。

《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当中还有一个情节,说的是康熙最疼爱的女儿蓝齐儿格格曾经喜欢过张廷玉,想要招他为驸马,但是最终却远嫁蒙古。

且不说蓝齐儿格格是否真有此人,单是编剧插上这一段,也足以说明当时的张廷玉已经是康熙眼前的红人,只不过晚年的康熙依然非常谨慎,并没有提拔张廷玉,但是接班人雍正却没有丝毫犹豫。

3、对雍正的忠贞不二

张廷玉有没有参与九龙夺嫡不得而知,但是在雍正登基之后,张廷玉是雍正为数不多可信赖的忠臣之一,除却父亲是雍正老师这一点外,张廷玉的忠贞不二雍正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张廷玉记忆力非常好,他能够将朝廷官员在脑海内形成一张人事版图,雍正一问情况,就能立刻对答如流,这让雍正非常受用,雍正就夸过张廷玉一天做的事,别人十天都做不完。

因此,每每有什么人事变动,雍正都很喜欢咨询张廷玉,因为张廷玉能够将此人的信息迅速整理传递给皇帝,最难能可贵的一点是,他不会掺杂任何个人观点。

“五年,进文华殿大学士。六年,进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七年,加少保。”张廷玉在雍正时间迅速成为内阁首辅,大学士之首,在朝廷当中的话语权之重可想而知,但是张廷玉却极少向雍正提拔自己的下属。

张廷玉认识许多人,为雍正推荐了不少真正有才能的人,但这些人往往都不知道自己的升迁和大学士相关,很多人甚至认为张廷玉并不认识自己,就是这样忠贞的态度,不结交朋党的工作方式,让雍正对张廷玉极其满意。

4、顾命大臣

雍正立四子弘历为继任人选的同时,也将张廷玉和鄂尔泰提上了顾命大臣的位置,原本是一起打拼的君臣关系,现在变成了辅佐皇帝的位置,张廷玉对于这一身份的转换显然没有做好准备,这让他的晚年遭遇了重创。

图片:张廷玉成为顾命大臣剧照

二、晚年不幸

1、一朝君子一朝臣

乾隆上位后,对于父亲留给自己的几位顾命大臣还是很尊敬的,特别是张廷玉,一开始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紧张,但是这中间的变化却随着时间悄然改变。

和雍正时期,张廷玉表现出的从容、不争的想象有了极大的反转,已然走向政治权利中心的张廷玉,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权力之争,和鄂尔泰的关系恶劣到极点,甚至忽视了乾隆的感受。

乾隆登基已经成年,他非常明白自己首要任务是收回权力,对张廷玉等顾命大臣自顾自的权力斗争已经厌恶到了极点,加上乾隆本身因为联姻等方式得到了满蒙贵族的支持,更加排斥汉族大臣。

在这样的情况下,乾隆和张廷玉之间的剑拔弩张开始显山露水,张廷玉何等聪明,察觉到不妙后迅速递交退休申请,想要全身而退,可是这次的张廷玉却犯了老糊涂,毫无保留地得罪了乾隆。

2、惹怒皇帝

原本张廷玉已经是76岁的老人,向乾隆提出退休申请,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可是张廷玉应该是当时忙于和鄂尔泰等人相斗,忘记去研究乾隆的个性。

乾隆的自负是出名的,而且和雍正不同,乾隆没有经历康熙九龙夺嫡的残酷,自身兄弟少,年幼时又得到康熙的喜爱,所以面子问题看得特别重。

乾隆觉得,他可以主动提出让臣子退休,罢官,但是现在张廷玉退休显然不是时候,这个时候张廷玉撂挑子,无疑是表露出对自己的不满,因此,乾隆第一次驳回了张廷玉的申请,认为他老当益壮,可以继续干。

没想到张廷玉这次却钻进了死胡同,一而再再而三的递交申请,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固执惹怒了乾隆,最后两人还吵了一架,显然不是张廷玉对手的乾隆,还威胁张廷玉要收回“配享太庙”的殊荣。

虽然最后张廷玉获得了批准,告老还乡,但对于乾隆要收回自己“配享太庙”的话语耿耿于怀,屡屡上书和乾隆要一份书面确认书,保留雍正给予自己的殊荣。

乾隆怒不可遏,最后下旨明确了,配享太庙这件事是我父亲给你的,为了尊重我的父亲,这事不改,钦此。

但是张廷玉关键时候又掉链子,居然让自己的儿子去领旨谢恩,这种大不敬让乾隆杀他的心都有了,张廷玉的悲惨指日可待。

3、师出有名,晚节不保

后来张廷玉的亲家朱荃出了事,乾隆抓住这个机会,给张廷玉安了一个“交结朋党”的罪名,直接让太监去把家给抄了,抄家的时候发现张廷玉太清廉了,什么都没抄出来,只好把张廷玉的私人物品都没收了。

张廷玉遭此重创,80岁的老人一病不起,溘然长辞,乾隆在收到张廷玉死讯后,又下令让人归还了张老的私人物品,同时大笔一挥,恢复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殊荣,可是这个时候的张廷玉已经长眠于地下,无法得知这个消息。

千年的帝王权术文化自有其奥妙之处,张廷玉一生清明,最后却落在了一个“小儿”皇帝身上,显然他完全忘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自顾自大,让自己一生谨小慎微毁于一旦,着实可惜。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