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司马迁写的书 有些地方伏笔很深 不仔细读看不出来

2021-12-31 来源:腾讯网

中国史书写事件,基本上是裹在个人历史里写,关注的是人,所以叫纪传体,这是从《史记》开的头。《史记》以前写历史虽是编年体,其实也是以人为主。春秋笔法很省墨,大的战争、惊人事件等等,一两个字就打发了,不像西方史学那么琐碎苍白。

西方史学的研究方向不同,西方历史关注的是事件。比如奥斯卡最佳影片《英国病人》,这个电影就可以说明西方文化在关注什么。影片情节是发生在战争期间的一场婚外恋,因为在战争的背景下发生,男女主人翁的结局相当奇葩。影片并不是在刻画人物,而意在刻画战争。

如果传统的中国人来写这个故事,就会写人的,道学家会来一番道德批判,情圣们则会描绘出一对超凡的才子佳人。例如《三言二拍》的名篇《卖油郎独占花魁》。这个故事的背景同样是战乱,写的是北宋南渡时,国破家亡的两个年轻人,在异地他乡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对战乱一笔带过,却把卖油郎对花魁娘子的绵绵情意,写得婉转动人。

龚自珍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什么叫“大道”?大道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要了解“道”,读中国历史是一条捷径。其实史学又有什么呢?往大的说,不过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过是月满则亏日中则昃,不过是否极泰来而乐极生悲而已,不过都是些否定之否定,都是些无常罢了。

明白了如此道理,再回过头来读历史,就能看出来,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史籍,啰啰嗦嗦说了那么多,说的也就这么回事。佛曰,“无常”。老子曰,“反者道之动”,黑格尔说“否定之否定”。如此而已。

当然,中国史学不但阐明大道,还讲了一些小道,什么因果律什么的,什么“命由心造”,性格决定命运等等。这篇借《史记》中的例子略说明之。

比如《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通过描写李广的机智勇敢、廉洁宽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剧英雄的形象,向来被认为是《史记》中的名篇。可是司马迁真的这么想?

李广这个人的才能世所公认,不但才干“天下无双”,为人品德也非常可观。李广做二千石的官做了40年,死的时候却家无余财,一辈子也不曾考虑添产置业的事情。有了朝廷封赏就分赐麾下,而且打仗时身先士卒。然而李广的命运却很蹭蹬,一生郁郁不得志,结局也很惨。当年连汉文帝都为之可惜,说李广如果生在汉高祖时代,万户侯岂足道哉?

然而终其一生,李广也不过是个两千石的官。他看着一群歪瓜裂枣都能封侯进爵,地位远在自己之上,李广发牢骚说:“从和匈奴打仗起我就参与,到现在因为汉匈战争封侯的有几十个人,可老子寸尺之功都捞不到,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这是命中注定的吗?当时一起喝酒的一个半仙,叫做王朔的,就问李广:你做过什么亏心事情没有?果然,李广曾经诱降八百羌人,却违背承诺在羌人归降的当天就将其全部杀戮。就是这件生儿子没屁眼的事情一直放不下,耿耿于怀。王朔说:“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而《史记》中,把一件极小的事情与李广一生的惊涛骇浪并列放在一起,想必有太史公的言外之意。李广曾经在家赋闲的时候,有次可能犯了宵禁,被抓了。不但被抓,还被一个芝麻绿豆的小官呵斥。李广说,老子是李广。那也不行,拘留,关了一晚上。没过多久,天子又拜李广为太守。而李广复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那个小官。

从这件小事上看,李广虽然天下无双,却是个心胸狭隘,睚眦必报的人。这个事情应该就是《李将军列传》的点睛之笔。李广如此坎坷愤懑不得志,其实也许并不为杀降,也许只因为他没有那么大的胸怀而已。

古语云,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李广封不了侯拜不了相,就是因为你不是那般人物。例如《大宅门》中的白景琦,此人对钱就没什么概念,挥金如土不知吝啬为何物,他从来也没把钱当回事。这就是所谓的千金之人,因为他有那么大的心胸。世间汲汲于富贵者,大多都是舍本逐末,只向外头去求财,却从不考虑向内来修心,尔等且扪心自问,“人皆欲富也,且问万贯缠腰,如何布置?”你有那么大的肚量心胸装得下这许多的钱吗?

佛学说“命由心造”,古语说“大德必得其位”、“大德必得其寿”、“大德必得其禄”。李广就是个反例。可见做个大德有多么难。李广虽然心胸狭窄,但是他那些好处却也难得,没几个人比得了。李广自裁之日,“一军皆哭”,百姓则“老壮皆为垂涕”。司马迁说李广的好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广带兵很松散,纪律不严,但是士兵“咸乐为之死”。这就是李广正义凛然的效果,下属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也。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