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秦朝大将蒙恬自尽前说了句千古名言 曹操很推崇

2022-01-07 来源:腾讯文化

《蒙恬墓》曾言:“生前造就千枝笔,难写孤臣一片心。”秦朝年间,大将蒙恬屡立战功,威名赫赫,却终含冤而亡,其临终遗言,亦令后人抱憾不已。

众所周知,许多优秀的君主之所以能够开创盛世统治,除自身出众才能外,亦需要优秀臣子或英勇将领的辅佐。秦朝年见,大将蒙恬忠心耿耿,为秦始皇开疆拓土,致使秦朝军事发展水平得以稳定提升。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优秀将领,却在秦二世上位后被迫自尽而亡。在其临终前,曾说出一句千古名言,而曹操亦对其推崇备至。史书记载,曹操每次读到蒙恬临终遗言,都会为其痛哭不已。为何大将蒙恬会含冤而终?曹操又为何会对蒙恬遗言有如此大的感触呢?

通过了解蒙恬的成长经历可知,他自幼成长于秦国内,虽其祖籍并非秦国,可他却对秦国极为忠心。因蒙恬的祖父为英勇将军,所以,蒙恬在小的时候便立志像祖父一般带兵作战,在其长大成人后,自然成为秦始皇手下最为信赖的将领。

因蒙恬军事能力出众,秦始皇甚至将最强的一支军队全权交予蒙恬管理,不仅如此,秦始皇还将自己最出色的儿子扶苏托付给蒙恬,希望蒙恬能够对扶苏好生教导,以便帮助扶苏成为一位英明君主。

纵观秦朝的诸多大臣便会发现,几乎没有人的地位能够赶得上蒙恬,然而,蒙恬的人生却并未一直顺利发展下去。

基于自身耿直的性格特点,在为官过程中,蒙恬经常会得罪其他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蒙恬在朝中的树下的敌人也越来越多。

曾经,蒙恬认为赵高并非良善之辈,若秦始皇长期将赵高留在身边,也会导致自身统治受到威胁。可在蒙恬上书要求秦始皇处死赵高时,秦始皇却并未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也使得赵高将蒙恬视作眼中钉。

在秦始皇驾崩后,赵高与丞相李斯联手篡改遗诏,并将胡亥扶上皇位,此外,为确保胡亥地位稳定,赵高等人假传秦始皇圣旨,在假圣旨中,要求扶苏及蒙恬自杀谢罪。

此事发生后,扶苏并未质疑圣旨,反而直接自尽而亡,当蒙恬得知这一消息后,更是痛哭不已,并决定追随扶苏而去。

在其临终时,曾说出这样一番话:“

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从这段话中,人们能够感受到蒙恬对秦朝的忠心。

通过对曹操的经历进行了解也会发现,与蒙恬相同,曹操家中亦是三代为官,

在最初进入官场的时候,曹操有着一腔热血,可由于其为人耿直,曾做出许多得罪其他官员的事情,这也使得曹操屡屡遭到其他官员的打压。

此后,董卓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其余诸侯打算趁乱夺得皇位,进而对汉献帝不管不顾。但在这一阶段内,曹操却拼死救回汉献帝,以此证明自己对于汉室统治的忠心。

在此后的日子里,曹操成功迎回天子,却并未第一时间将权力还给天子,毕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汉献帝能力有限,无法成功稳定天下局势。

当时,曹操本想等他成功统一中原后,再将权力交还给汉献帝,可曹操却遭到许多人的误会,这也使得汉献帝亦想将曹操赐死。

基于这段经历,

曹操便认为自己和蒙恬一样,都是遭到猜忌的忠心之臣,每每读到蒙恬的临终遗言,再结合自己的生平经历,曹操也会痛哭流涕,以此发泄心中情绪。

结语

对于蒙恬来说,若无他的辛勤付出,或许秦朝军事发展水平也断然不会达到如此高度,可正是这样一位良将,却最终遭人陷害,并自缢而亡。

对于曹操而言,其枭雄形象深入人心,然而,他对大汉统治的忠心却并未得到世人认可。

可见,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许多历史人物的命运,都会因外界的误解,发生相应的变化。

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时,也应做到对历史人物进行更加透彻地解读,避免因忽视其部分人生经历,导致我们无法对他们有着正确的评判。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凭借着历史经验的帮助,我国人民的发展之路亦将变得更加顺遂,国家发展水平也将得到稳定提升。

参考资料:《史记》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