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为何说郭嘉不死 卧龙不出 郭嘉的对手不是诸葛亮

2022-02-18 来源:腾讯历史

如果要问三国流行语,除了“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说出吾名,吓汝一跳”等等之外,“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也一定榜上有名,资深的三国迷一定会知道这句话,甚至有的还会津津乐道于对郭嘉和诸葛亮进行诸多比较。然而事实上先不说此话为何会突然流行开来,也不提郭嘉和诸葛亮谁技高一筹,只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句话其实是错了,因为即便郭嘉不死,他的主要对手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也就是说郭嘉和诸葛亮其实真正交手的机会并不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分析一下(此文是假设郭嘉不死的前提下)。

 

郭嘉大概死于公元207年10月份左右,诸葛亮出山是在207年12月,没几个月曹操就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随同刘备一同南撤至夏口,《三国志》记载“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诸葛亮在赤壁之战的最大功劳是过江面见孙权,替孙权分析了形势促成了孙刘联盟,随后就和刘备一同在后方并没有和周瑜等人在前线抗击曹操。

 

赤壁之战在前线作战的主要是周瑜的东吴大军,演义里所谓的诸葛亮草船借箭和借东风其实都是虚构的,诸葛亮在江东露个面就闪人了。即便是郭嘉未死随同曹操一同南下,他的对手也是周瑜和鲁肃而不是诸葛亮,两人压根没有机会在一起较量。

 

 

平定了徐州的刘备,曹操另一个后顾之忧就是江东的小霸王孙策。孙策虽然表面上与曹操相安无事,但乱世之中,哪个诸侯不是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打击对手,壮大自己的实力?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孙策早就蠢蠢欲动,史书记载孙策欲“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从军事实力来说,曹操对孙策可以说并没有优势,况且北方袁绍大兵压境,曹操根本无暇应对孙策。而且孙策的建邺不比徐州,即使曹操有心也鞭长莫及。曹操感到一筹莫展之际,又是郭嘉站出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果然正如郭嘉所料,”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就被仇敌许贡的门客刺杀。

佯攻刘表,促使袁绍二子互相残杀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冀州群龙无首,曹操和很多谋士都认为应该趁机一鼓作气,彻底消灭袁氏集团,但郭嘉提出反对:“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郭嘉认为袁绍的儿子各怀异心,与其强攻而逼他们团结一致,不如假装进攻荆州,让袁绍的儿子们消除对外患的防备之心,从而为了各自内部利益而自相残杀。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果然最后袁谭、袁尚互相攻击,曹操坐收渔利,以较小的代价平定了北方。

兵出险招,远征乌桓

 

北方基本平定之后,东北的乌桓又成了一个潜在威胁。曹操想解决乌桓,又担心荆州刘表会趁机进攻。郭嘉再次断言刘表不足为虑:“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这坚定了曹操北伐的决心,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自率主力远征乌桓,由于乌桓远离中原,山高路远,这次远征进行的非常缓慢。郭嘉果断建议曹操放弃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曹操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亲率一支骑兵快马奔袭二百里,突入乌桓的领地,取得白狼山大捷,乌桓主力基本被消灭,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至此,曹操彻底平定了北方。

从上面的四件事,说明郭嘉不仅在对局势的判断上空前的准确,并且能够在艰难的情形下做出果断的决策,这是诸葛亮所不能比拟的。郭嘉的英年早逝在一定程度上让曹操一统天下的志向不能实现。而诸葛亮最有名的隆中对提到的占据荆州益州而三分天下的战略,最后也仅仅实现了一半而已,荆州最后落入了东吴之手。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国的实际决策者,却六出祁山,无果而终,不也是其能力的一种证明吗?

如果要问三国流行语,除了“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说出吾名,吓汝一跳”等等之外,“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也一定榜上有名,资深的三国迷一定会知道这句话,甚至有的还会津津乐道于对郭嘉和诸葛亮进行诸多比较。然而事实上先不说此话为何会突然流行开来,也不提郭嘉和诸葛亮谁技高一筹,只从历史角度来看,这句话其实是错了,因为即便郭嘉不死,他的主要对手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也就是说郭嘉和诸葛亮其实真正交手的机会并不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分析一下(此文是假设郭嘉不死的前提下)。

 

郭嘉大概死于公元207年10月份左右,诸葛亮出山是在207年12月,没几个月曹操就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随同刘备一同南撤至夏口,《三国志》记载“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於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诸葛亮在赤壁之战的最大功劳是过江面见孙权,替孙权分析了形势促成了孙刘联盟,随后就和刘备一同在后方并没有和周瑜等人在前线抗击曹操。

 

赤壁之战在前线作战的主要是周瑜的东吴大军,演义里所谓的诸葛亮草船借箭和借东风其实都是虚构的,诸葛亮在江东露个面就闪人了。即便是郭嘉未死随同曹操一同南下,他的对手也是周瑜和鲁肃而不是诸葛亮,两人压根没有机会在一起较量。

 

 

平定了徐州的刘备,曹操另一个后顾之忧就是江东的小霸王孙策。孙策虽然表面上与曹操相安无事,但乱世之中,哪个诸侯不是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打击对手,壮大自己的实力?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孙策早就蠢蠢欲动,史书记载孙策欲“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从军事实力来说,曹操对孙策可以说并没有优势,况且北方袁绍大兵压境,曹操根本无暇应对孙策。而且孙策的建邺不比徐州,即使曹操有心也鞭长莫及。曹操感到一筹莫展之际,又是郭嘉站出来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果然正如郭嘉所料,”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就被仇敌许贡的门客刺杀。

佯攻刘表,促使袁绍二子互相残杀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冀州群龙无首,曹操和很多谋士都认为应该趁机一鼓作气,彻底消灭袁氏集团,但郭嘉提出反对:“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郭嘉认为袁绍的儿子各怀异心,与其强攻而逼他们团结一致,不如假装进攻荆州,让袁绍的儿子们消除对外患的防备之心,从而为了各自内部利益而自相残杀。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果然最后袁谭、袁尚互相攻击,曹操坐收渔利,以较小的代价平定了北方。

兵出险招,远征乌桓

 

北方基本平定之后,东北的乌桓又成了一个潜在威胁。曹操想解决乌桓,又担心荆州刘表会趁机进攻。郭嘉再次断言刘表不足为虑:“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这坚定了曹操北伐的决心,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自率主力远征乌桓,由于乌桓远离中原,山高路远,这次远征进行的非常缓慢。郭嘉果断建议曹操放弃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曹操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亲率一支骑兵快马奔袭二百里,突入乌桓的领地,取得白狼山大捷,乌桓主力基本被消灭,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至此,曹操彻底平定了北方。

从上面的四件事,说明郭嘉不仅在对局势的判断上空前的准确,并且能够在艰难的情形下做出果断的决策,这是诸葛亮所不能比拟的。郭嘉的英年早逝在一定程度上让曹操一统天下的志向不能实现。而诸葛亮最有名的隆中对提到的占据荆州益州而三分天下的战略,最后也仅仅实现了一半而已,荆州最后落入了东吴之手。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国的实际决策者,却六出祁山,无果而终,不也是其能力的一种证明吗?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