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平壤之战清政府准备的如此充足 为何最终仍会大败

2022-02-19 来源:腾讯历史

1894年9月,平壤。清日之间迎来了一场关乎未来半个世纪东亚格局的陆地决战。此战中,双方装备、兵力,皆差距不大。可是,拥有整整一个半月准备时间,凭城坚守、以逸待劳的清军,却只守了一天,就大败而退(逃),让后人唏嘘不已。

仔细回顾此战,我们会发现,此战中,日军表现并不完美,清军表现不乏英勇表;最后惨不忍睹的结果,主要是清军几处后人少谈及的硬伤导致的。

平壤之败,对手失误多多,清军混乱得更奇葩。失算的日军日军原先的计划,是等到第三师团到达后,获取明显兵力优势后,再由第三、第五两个师团一起进攻平壤。

可是,计划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问题。由于此时北洋海军主力尚在,日军不敢冒险直接运兵员、物资进入大同江,此时后勤压力非常大。

日军第五师团长野津道贯意识到,如集齐两个师团再进攻平壤,则后勤难以支撑。因此,决定冒险,不等第三师团全部到达,即发起对平壤的进攻。

此时,入朝日军共2万多人,留4000人留守汉城等地,其余17000余人进攻平壤。

可是,即使是这17000人,组织也出了巨大漏洞。

日陆军师从普鲁士,此战中的战法,也模仿了师傅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的做法,“外线作战”、“分进合击”。

日军兵分四路,分别是:

混成大岛旅团,3600余人,16门75毫米山炮,攻击平壤城南。

朔宁支队,3600余人,6门75毫米山炮,攻击平壤城北。

元山支队,4700余人,18门75毫米山炮,主要任务是:出平壤以北,切断平壤后路,然后,分兵与朔宁支队一起攻击平壤城北。

第五师团主力,5400余人,18门75毫米山炮,攻击平壤城西。

各路大军约定,分头行进,9月15日上午7时,对平壤总攻。

可是,从元山到平壤这段,山河纵横,行军困难极大!分近合击,出问题的可能很大!

果然:这四支人马中,兵力最多的一路,5400多人的第五师团主力,却直到总攻发动,依然还在爬山涉水,没有抵达战场!

日军虽然认真学习了普鲁士,但其组织能力,此时依然还很稚嫩。可是,看过清军的表现后,我们就会感叹:要不是日军还不纯熟,北洋陆军主力很可能被聚歼在平壤!

清军最高层混乱,军令自相矛盾,错失战机日军蹩脚的“分进合击”,给了清军很好的内线分头歼敌的机会。

清军的运气还不错。自己的情报系统不好,但朝鲜对清军的支持,弥补了这个缺陷。

清军不但很早就意识到了日军的将要“分进合击”、“断我后路”,而且,还第一时间掌握了各地日军的动向。除了对日军兵力的估计略有夸大外,其他情报,都非常到位!

打了一辈子仗的李鸿章,计划:利用内线优势,主动出击,先歼灭“元山支队”,确保后路安全,再回头对阵日军。

可是,大老板光绪,要求清军先进攻南面之敌。为此,李与光绪彼此不做充分沟通,只是分别强调自己的想法,要求下属照办。

结果呢?清军谁也不得罪,在南下中和摆了乌龙后,干脆回到平壤,坚守了。

李鸿章:大老板有自己的想法,我也很无奈!奇葩的指挥链条北洋陆军信奉“扁平化管理”。

也就是说,级别比较少,比如说:在一般的组织里,每个总监下面5个经理,每个经理下面5个主管,每个主管下面5个人。“扁平化组织”比较牛逼,不要主管,1个经理直接管25个人,霸气吧!

现代,通过OA系统、职能部门的支持,“扁平化”或能有序进行。

可是,在北洋陆军时期,这么玩,就有点挑战极限了。

比如,卫汝贵,他一个人就直接管着13个营(战时指挥10个营),而且没有任何专业参谋协助管理!

左宝贵,一个人要指挥6个营长,还要兼顾另外的2营4哨。

事实上,我们会发现,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越是小规模的战斗,清军表现越好,越是大规模的交战,双方差距越大!

北洋陆军的最高层的指挥链条,更加奇葩!

大军齐集平壤,没有主帅!

光绪和李鸿章一开始,希望刘铭传来担任这个总指挥,可是,被刘拒绝。

随后,战争史上奇葩的指挥链条出现了。

李鸿章成立了前敌营务处,由李的幕僚周馥担任幕僚。

由于周完全没有实战经验,因此,凡事都是和李电报沟通后决策!奇葩!

后来,叶从牙山撤回后,又以叶为主帅。叶志超,以“败军之将”的身份,直接指挥和他平级的几位将领。诸将多不服!

清军软肋大爆发,虽英勇奋战,但终至失败清军防御平壤的部署是:

各部分别防御各门,同时,丰升阿部和卫汝贵部作为机动部队,一支支援北门,一支支援西、南门。

由于日军的蹩脚组织,第五师团主力未及时抵达战场。

此时双方兵力对比是:

南面,7000清军对阵3600日军;北面:3900清军对阵6000日军。

南面的日军一直在吃瘪,损失惨重。仅战斗当天,大岛旅团伤亡率就近12%;

但北面,清军比较吃力。

由于平壤北面地势高,因此,一旦北面既是后路,也是高地!

原本应当担任支援北门人物的丰升阿部,在有的记载中,却鬼使神差地说他“守卫城西南”。而在日方对北面作战的描述中,都没有出现过丰军的踪影。

无论如何,丰部此战中,应该是没有服从叶志超的调遣,支援战事最紧要的北面。

另外一支机动部队,卫汝贵呢?在早期的计划中,他主要负责城南和城西的防御。

此时,他一个人要指挥10个营,既要防御南部,同时,仍要防备西部(毕竟,不知道第五师团主力何时会来进攻西部),忙的要死,领导不提醒,他怎么会顾及北面呢?

此时,如果是有威望的将领,完全可以抽调南面防御的力量转入北面。可是,叶却始终没有有效协调城内的力量!

虽然指挥混乱,但守北面的左宝贵部却始终坚守牡丹台、玄武门。日军虽然占据兵力优势,却还是进展不大。

但是,清军的另一个软肋爆发了!

左宝贵阵亡!

左宝贵阵亡后,清军依然进行着英勇的抵抗,日军虽然攻下牡丹台,但却始终奈何不得玄武门。战局,仍有可为!

可是,由于“扁平化”指挥,在左阵亡后,各营各自为战,没有统一指挥!

日军一个小队长带着一个士兵,2个人,从悬崖翻入城内,打开玄武门!

可见,尽管左宝贵死后各营依然各自为战,但是,由于失去了统一指挥,存在致命的盲点!被日军把握住了机会。

都有困难,虽然日军更困难,但是我先溃逃!日军攻下玄武门后,却苦于缺乏重武器,攻不下城北的内门。由于暴雨突降,当天的战斗停止。

此时,日军第五师团主力仍未到达。清军仍然有机会组织力量进行反击,夺回城北失地!或者,什么都不做,也未必会失败!

日军尽管在北面取得突破,但是,缴获很少,各部已经弹尽粮绝,野津甚至做好了“殉国平壤城”的打算。

此时,正是清军和日军都十分困难的时候。比拼的,是领军者的意志和领导力!

叶志超选择:撤退!

会战结束!

北洋陆军混乱的撤退,由于太混乱,太屈辱,实在不值得细说。此战,是两个蹩脚的对手下的一场蹩脚的棋。

日军虽然多失误,但是是近代化战争的新手。清军虽装备良好,却依然在按照古代战争的思维作战。

近代,百年国耻。可是,我始终认为,中国的士兵是勇敢的。他们,只是不幸遇到了那个无力回天的时代!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