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赵括败给白起是因为实力低吗?其实是后人的偏见

2022-02-23 来源:腾讯历史

很多人提起赵括这个人物对于他的评价都十分不屑,因为他已经成为历史中只会理论不会实战的典型,而和他有关的长平之战也成就了白起的威名。但其实关于这场战争还是有很多细节可以探讨,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围歼战争,双方在一年多的对峙当中分出了胜负。秦赵两国派遣出的士兵数量也是非常多的,超过了100万士兵参战,秦国的兵力要比赵国更强,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白起的取胜还是有着兵力方面的基础。

 

这本应该是一场非常合理的取胜,但是在《史记》等很多史书的记载当中,确实让赵括对赵国的失败担当了一定的责任,也成为了后人的笑柄。其实从赵括这个人物本身的实力来看,如果他没有军事方面的天赋的话,赵国本身就不会让他去带领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通过长平之战的前后发展以及在战场当中所做出来的决定,也能够分析出来状况并不是很多人想象当中那么无能,更多的是想要以赵括本身个人的无能来减缓对于赵国形象的抨击。

事实上在这场战争当中失去了胜利的赵国,本身也有着一定的问题,造成失败的原因并不能够完全归咎于赵括本人的无能导致,而是赵国在决策层面上有着非常动摇的局面,另外赵国和秦国进行军力对比的话,在国力上也有着一定的劣势。双方的这场战争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也对于两国的后勤保障有着一定的考验。从综合实力来看,秦国自然在后勤方面有着更强的实力,这也是造成秦国能够取胜的另外一方面原因。

但是赵括本身也有着一定的错误,他和白起进行对比的话有三方面的缺点,其一就是赵括比较贪财,在史书当中记载赵括并没有像他的父亲赵奢那样对待财物看得比较淡,赵奢在对手下的将士进行分工领赏的时候有着非常好的回馈也毫不吝惜,因此能够激发而出将士们的潜力,让部队整体的实力变得更强。白起自然也是明白这样的道理,但是赵括本身对于钱财的重视度,也让他轻视了这方面的行为对于将士们心理的影响。

 

另外一个缺点就是他没有想到白起会对自己的粮草运输动手脚,在长平之战进入到后期之时,白起就针对赵国的后勤进行了一定的限制通,过斩断赵国大军的粮草运输让赵国坚持到后期出现了动摇,在缺粮的背景之下自然也让军心和实力出现了明显的削弱。赵括一时心急选择了亲自上场打仗,这也是造成他失败的第三个原因。因为士兵在作战的时候,其实对于大将安危有着非常强的重视程度,而赵括被秦军射杀之后赵军立马出现了溃不成军的局面。其实从这些细节上也能够看出,赵括确实在行军打仗上也有着一定的劣势,导致40多万赵军在长平之战当中惨被坑杀。

然而如果将其他人放在这样的局面之下,其实也是很难取胜的。因为本身两国之间的实力就有这比较大的差距。以少胜多的战事在历史上虽然有但是很少,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才能够让以少胜多成就传奇,秦赵两国的实力本身就差距很大,秦国毕竟在各方面都要比赵国更加强,这也是让赵国最终并没有坚持到最后的原因。

 

赵括的实力在战争中还是有所凸显的,不然也不能够和在各方面都胜过赵国的亲兵,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最初的严密设防也让秦军难以找到突破口,总的来看,两国的这场战争其实是国家和赵括两方面的过错。而如今,多数人在认知当中将所有的过错都归咎于赵括身上,其实这样的理解是比较片面的,形成了一定的偏见。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