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月下追韩信 疑点重重 是不是萧何演的一出“假戏”

2022-03-07 来源:腾讯历史

自仗剑跟随项梁之后,韩信仍然是个籍籍无名的人。

项梁败后,韩信跟着项羽,几次想要有所表现,向项羽献策却没有得到采纳。于是,他离开项羽,入蜀而归汉,开启了人生的重要新局。

韩信对汉没有了留恋,于是悄悄离开

汉元年四月,刘邦到汉中就国,韩信大概就是那些“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中的一人。

韩信加入汉阵营后,依然没有受到重用。他先是担任“连敖”,没想到还因坐法当斩,幸赖滕公夏侯婴“奇其言,状其貌”而加以释放。

夏侯婴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大概对过去无甚功绩的韩信没有什么兴趣,仍只让他担任非要职的“治粟都尉”。和韩信交谈过的萧何,也觉得韩信是个人才,或许也曾承诺向汉王举荐韩信。

 

韩信剧照

后来韩信自己猜想,萧何等人大概也已多次向刘邦引荐过他了,结果过了如此之久都没有召见他的意思,也没有进一步授予他更能一展长才的职位,看来刘邦仍不是值得依托的君王。

韩信自认他的军事天分根本无处发挥;再加上当时汉之将士远赴汉中后,因水土不服或是思乡思亲,道亡归者众多,甚至“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担任将领的尚且逃亡了数十人,其余各层级士兵更是不知有多少。

韩信可能也感染了这股风潮,所以对汉也没有了留恋,于是,带着失望的心情悄悄离开了。

韩信大概没有想过,自己还会重回汉营

韩信离开之前,因缘际会,曾跟当时已任汉王丞相的萧何说过几次话。萧何也如同滕公夏侯婴一般,对眼前的韩信啧啧称奇,对他的印象多有改观。

大凡我们在生活中对一个人的谈吐、见识与能力,经由朝夕相处过后,多少能予以一定程度的评价判断,既然夏侯婴与萧何都对韩信“奇之”,显然这个刚从敌军阵营投靠而来,且位居微职的韩信,已深刻地引起了汉阵营的注意。

 

韩信剧照

有趣的是,韩信在汉营不过才短短几个月,却能迅速受到同事与上级的赏识,并且最后还登坛拜为大将,率大军东出为刘邦争天下,可谓一夕之间“麻雀变凤凰”。

相较先前,韩信在楚营多年仍默默无闻,不但毫无同僚举荐,甚至数度以策干扰项羽也不得用。

可见,楚汉两阵营的用人风气与模式大相径庭,或许也可从侧面辅证最终的“汉胜楚败”已是必然。

韩信黯然离开汉营,与其他因为“歌思、东归、亡去”的诸将之心情,自是大不相同的。他是对于环境感到失望,因为他尚未找到挥洒自己才华的空间。

他大概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还会重回汉阵营,并开始塑造他“发光发热”的历史。

 

韩信剧照

萧何的“独”

历史的转折就是这么奇妙,若此时的韩信没有被萧何追回,不知他是否会因为投靠其他诸侯阵营受到重用,而为秦灭后的楚汉时代创建新局?还是终其一生汲汲营营,到头来仍旧黯然寂寞地度过平凡人生?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没有禀报汉王,萧何就自行去追韩信,可见他的确认为韩信是个可堪大任的人才,而绝非一般亡去的平庸将士,才会追得如此匆忙。

萧何的独具慧眼,使得他几次做了令人意想不到或与众不同的事,包括初时“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刘邦军入秦后,“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这两次的“独”,正可显示萧何做事具有独到的眼光,他更在刘邦成功建立汉朝后被立为首功,其荣耀丝毫不逊于驰骋沙场的诸将。

 

萧何剧照

萧何“月下追韩信”,疑点重重

萧何花了一两天时间将韩信追回,后世的平剧里遂演变为“萧何月下追韩信”,倒是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传奇性;正因史载萧何消失了一两天,所以“连夜追赶”的想象,似乎也是合理的。

只不过,汉王刘邦对萧何的不告而别异常气愤 ,且不愿相信萧何竟会为一个籍籍无名的韩信而大费周章。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

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史记·淮阴侯列传》

丞相萧何在此正式且大力地向刘邦推荐韩信。韩信的命运从此改变,历史的轨道也在此处转折。

然而,其中却也存在一些纠结,值得进一步探究。

 

刘邦剧照

韩信的亡去,是部队阵前逃亡,若遭执回,免不了被治以重罪。倘若韩信真是有意逃亡离开,想必一定得连夜奔波,甚至是改行小路躲避追缉,怎么萧何来回只花一两天,就轻易地找到韩信,并将其追回?

萧何虽自述离开去追韩信,可是原本连刘邦都产生信心动摇了,会不会萧何自身因其他理由,而有亡去的可能?

萧何未向上级报告就擅自行动去追韩信,这对行事一向稳健的萧何来说,会不会太冒险了点?

为汉追回韩信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萧何有何必要不告而别,连交代下属禀告刘邦都省略了?

如是看来,看似稀松平常的记载,竟也有一些讨论的空间。

 

萧何剧照

玲珑说

在玲珑看来,不能完全排除萧何有亡去的可能。

萧何在亡去的艰难路途中,改变心意回汉营,期间因遇韩信而一同携回,谋于将来立功绩或作为托辞;甚至所谓韩信亡去与萧何追信,都是一场假戏,目的在于借此事件提升刘邦的注意。

这些想法纯属猜测,没有充足的证据,可是有这些想法的原因在于——萧何极力推荐将韩信拜为大将,不免夸张了些。

他力陈“至如信者,国士无双……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几乎等于是说:如果刘邦没有韩信,那么,一切争天下的行为都是“无用功”。

 

萧何剧照

或许萧何的确有识人之明,然而,他如此斩钉截铁地为人背书,他日韩信若无大功,恐怕萧何也得背负“举荐失当”之责。

能不能说,萧何此举犹如孤注一掷、放手一搏,借着大力推荐韩信,来转移自己亡去的过失,或是安排一出自导自演的假戏,来刺激刘邦重用韩信呢?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