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东汉末年 官渡之战中袁绍到底是输在了什么地方

2022-03-28 来源:腾讯历史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建安四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拉开了序幕。袁绍和曹操两家的决战,一触即发。次年正月,双方在官渡一带展开了长达八九个月你死我活的大会战。结果,曹操以区区两万疲惫之师力克袁绍十万大军,"乘胜席卷,将清河朔",将北方之地尽收囊中,完成了地区统一。

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到底是输在了什么地方?

第一,输于袁绍的性格。袁绍的个性是有谋无断,还朝令夕改,一日三令,前令未至,后令又发,将士不知如何处之。许攸建议袁绍发兵攻打许昌,袁绍觉得有道理遂下令。田丰知道后来找主公建议当前不要攻打许昌,袁绍又觉得有道理接着重新发令不攻打许昌。这样没有主见的主攻,成功也是难的。

 

第二,输于有才不用,闻善不纳。许攸截获曹军军令,得知曹军缺粮。献计袁绍,集四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十万人马佯攻大营,另一路集三十万精兵径取许昌。无论哪一路得胜,曹都将大败。而袁却听信郭图,以为这军令又是曹操布下的陷阱,这导致官渡之战过程中步步错失良机。许攸无奈,最后投奔曹操,为曹操献计,火烧乌巢,这是袁绍败给曹操得重要原因。

第二,输于沟通。权术的作用目标是人,正确的沟通方式是第一位的。曹操会将一个议题透过众议的方式让大家相互讨论辩解、分享智慧,以便得到最周详的思考。也就是能沉住气、静下心、深藏于心,反复掂量与权衡。而袁绍的沟通模式是随机性的个别征询,而不是众议。在这种模式的暗示下,部属只会个别向他反映意见,类似于打小报告,使得部属之间少有坦诚的横向沟通。这样自然形成了袁绍虚矫不实的政治生态,以至最后的败局无可挽救。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实力明显不如人力物力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袁绍,但他却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并最终大获全胜。袁绍失败的教训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曹操成功的原因也同样需要我们深思。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