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令人惋惜的四位太子 若能继位 必能成为一代明君

2022-05-12 来源:腾讯历史

太子作为一国的储君,对于一个国家的臣民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不仅关系着这个国家的兴旺发达,而且还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接班人选不好,这个国家极有可能二世而亡。但世事总不可能让人顺心如意,一些贤能的太子,往往会遭小人所害,最终丧失继承皇位的机会,甚至丢掉性命。今天,爆史君就给大家介绍四位令人惋惜的太子。

第一位:秦始皇长子扶苏。对于扶苏,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打的旗号之一,就是为扶苏报仇。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为人宽仁,颇有政治远见。当初秦始皇因被人蒙蔽,焚书坑儒,扶苏就曾直言上谏,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也因为此事,他得罪了父亲,被贬到上郡,协助大将军蒙恬修长城,抵御匈奴。

 

赵高曾得罪过扶苏,害怕扶苏继位后秋后算账,便拉拢丞相李斯篡改圣旨,赐死了扶苏。假如扶苏不死,他继位后必定会实现仁政。天下百姓和睦相处,六国旧贵族不受到迫害,他们又如何会造反?退一万步讲,即便这些人依旧野心勃勃想要恢复故国,有大将蒙恬在,他们又岂是对手?

 

第二位:汉朝戾太子刘据。刘据是汉武帝刘彻的嫡长子,深受汉武帝喜爱,7岁就被立为太子。为了将刘据培养成才,汉武帝煞费苦心。不仅亲自为他挑选学业上的老师,而且在他成年后,还特地在长安城南,为他修建了一座博望苑,让他结交宾客。从统治者的角度讲,汉武帝是不希望太子结交党羽的。但从父亲的角度讲,汉武帝却希望儿子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班底。

 

刘据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汉武帝嫌他不像自己。随着皇后卫子夫的年老色衰,母子俩开始不安。汉武帝得知此事后,托刘据的舅舅大将军卫青告诉他们:“太子性格稳定好静,将来肯定能安天下。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晚年汉武帝常常外出巡幸天下,朝中大事就交给刘据,宫中大事则交给皇后。刘据将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汉武帝非常满意,有时甚至不过问太子的处理结果。

 

但大将军卫青去世后,朝中一些痛恨太子的大臣就开始罗织罪名陷害太子。之后江充负责处理巫蛊之祸,也公报私仇,将太子刘据牵扯进去。刘据为了自保捕杀江充,并与丞相刘屈氂等战长安市内。后兵败自杀,晚年汉武帝悔过,建立思子宫。如果太子刘据继位,想必也会是一代明君。

第三位:北魏景穆太子拓跋晃。拓跋晃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长子,在五岁就被立为皇太子。他自幼聪慧,记忆力很强,过目不忘。而且他很擅长阅读经史著作,且精通要领。11岁时,父亲拓跋焘攻打北凉,他就负责主持朝政,裁决日常事务,由宜都王穆寿辅佐。

 

尽管年纪不大,拓跋晃却为政精明、洞察细微,曾追随父亲攻打柔然,参与军国大事。但父子俩却因灭佛产生矛盾。因为屡谏不从,所以他私下里设法保全了许多无辜的僧侣。中常侍宗爱性格阴险暴躁,有许多违法行为,为拓跋晃所不喜。宗爱为了自保,便在太武帝面前构陷拓跋晃,导致他抑郁而终,死时年仅24岁。

第四位:明朝懿文太子朱标。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朱元璋同样对他寄予厚望。不仅请宋濂等名儒为他授课,而且还令十三岁的朱标赴临濠祭拜祖墓,借此训练他成为人君的本领。朱元璋称帝后,朱标被立为皇太子。为了将他培养成合格的继承人,朱元璋特地为他搭建了一套东宫专属的班子。

 

朱标长大后,温文儒雅,慈仁殷勤,颇有儒者风范。由于他对弟弟们十分友爱,所以在诸王中威望最高。如果是他继位当了皇帝,给朱棣10个胆子,朱棣也不敢发动靖难之役。洪武十年,朱标次子朱允炆出生,他也到了22岁的年纪。朱元璋开始正式锻炼他的能力,让他帮忙处理国事。

 

在此过程中,他将自己治国理政的理念在小范围内进行了实施,仍有借鉴意义。可惜的是,朱标从西安返回后,就一病不起,英年早逝。朱元璋遭受沉重打击,性情大变。后来打算传位给皇孙朱允炆,又担心他压不住自己往日的骄兵悍将,便将他们都砍杀了。如果朱标活着继位,想必这些人也不用死。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