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骑兵在古代几乎是无敌的 那有什么办法能够以步制骑

2022-06-26 来源:腾讯历史

这个问题,确实让古人伤透了脑筋。古人在与骑兵的斗法中,也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以步制骑”。其中的许多智慧,到今天,依然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

利用地形,削弱骑兵的优势骑兵速度快、冲击力强,优势明显,在平易地带,可以“一骑当步卒八人”,而到了险峻之地,只能“一骑当步卒四人“,而如果到了险峻之地,却连奔驰空间都缺乏时,“一骑不能当步卒一人”(《六韬》)了。

1134年,岳飞进攻襄阳的伪齐政权。岳飞冷静看了对方的阵势后,冷笑一声:“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现在李成这个傻子居然把步兵放在平地,骑兵放在江岸边。我们赢了!”随后,以王贵率步兵攻击敌军的骑兵,牛皋率骑兵进攻敌步兵,轻松击败对手。

刘裕北伐时,面对北魏军的骚扰,干脆上岸列“却月阵”迎敌。由于背靠河流,北魏军难以迂回包抄,北魏军直接冲击,刘裕军以战车、大盾掩护,突然击发长枪、硬弩,大破敌军。这些例子,都说明:骑兵对地形的依赖性很强,良将往往利用地形优势,击败敌军。

在《武经总要》中,总结了骑兵的“十利”,也总结了“八害”。在林木茂密之地、沼泽难行之地,骑兵的冲击力、机动力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他目标大、腾挪所需空间大的劣势,则暴露无疑。

因此,古人中的名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会优先选择有利地形削弱敌军骑兵的战斗力。

以步与车、骑战者,必依丘墓险阻——《李卫公问对》宋金战争中,金国的骑兵在中原所向披靡,但在川陕战场,却显得有些一筹莫展。

牛逼哄哄的张浚被金骑杀了个屁滚尿流后,宋军学聪明了,他们依托关隘,与金军交战,稳定了形势。金军自始至终无法突破川陕防线。而横扫天下、所向无敌的蒙古骑兵,面对余玠等人搭建的山地防御系统,蒙古军也“上帝折鞭”,无能为力。最终,他们只能依靠襄樊方向的突破,完成了对南宋的征服。

以车御骑当战场形势要求步兵必须在平易地带与骑兵作战时,古代良将往往利用各种工具,“人造”地形。

最典型的工具就是利用战车,“以车御骑”。

西汉时期的李陵、卫青,就曾经用战车为营,防御匈奴骑兵的进攻。曹操在讨伐西凉马超时,也曾经“连车树栅”。

三国时期的蜀国,则是把“以车御骑”发展到了战略层面。当时,吴国、魏国的陆军,都只有骑兵和步兵两个独立兵种;而蜀国出了步兵和骑兵,把车兵和弩兵也提升了独立兵种。

西晋时期的马隆,就吸取“诸葛八阵”的精髓,造“偏厢车”,且行且战,一举平定了让无数西晋名将尽折腰的树机能之叛。

貌似造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战车,作为防御骑兵的工具,一直被运用到了明清时期!

以各种工具防御骑兵如果在没有有利地形,又没有足够(或者完全没有)战车时,古人也创造性地开发了各种工具削弱敌军骑兵的进攻。

比如:拒马木。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干啥用的!

今天,拒马木的变型还在广泛使用。由于拒马木制作简单、携带方便,这几乎是一种古代必备的工具。甚至连本身拥有许多骑兵的康熙,都在与噶尔丹作战时,使用了这种工具,以防御敌军骑兵的袭击。

而拒马使用的大师级人物,是南宋的刘锜。他在与金军名将完颜兀术作战时,不但使用拒木抗击敌军的“拐子马”,还在敌军退却的路线上设置这些工具,予敌重大杀伤。

如果连制作拒马木都赶不及的话,古人干脆把树枝垒成鹿角,抗击敌军。

杀敌武器前述方法,都是防御性手段,目的是削弱骑兵的机动优势。但是,如果在敌军停滞,或降速过程中,无法给予敌军相当杀伤的话,也是毫无意义的。

“射人先射马”,利用弓弩等武器对抗骑兵,是最常见的对抗手段。在远射武器上发展得最变态的,就是被敌军骑兵搞得最头疼的宋朝了。他们开发的各种远射武器,几乎是机械时代到来前的巅峰之作了!

当然,也有更嚣张一些的步兵。他们能够在正面与敌军骑兵“手撕肉搏”。

唐朝的陌刀队,就是与骑兵作战时的利器,敌军“人马俱碎”,令人胆寒。由于陌刀的制作难度较大,后人使用长斧、扎马刀等长武器继续抗击敌军骑兵的冲击。

胜负的关键,在人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有其优势,也都有其致命弱点。

比如,我们前面说到的工具。这些工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头的,因此,如果运用不当,不但起不到削弱敌人的作用,还会变成敌人的宝贝。

名将夏侯渊,死于忙碌的修鹿角工作中。

比如,我们前面说到的“以车制骑”。唐朝时,房琯以“春秋之法”拒敌,企图用牛车来防御敌军骑兵的进攻。结果,敌军擂鼓放火,牛车被烧,可怜的牛儿们四散而跑,扰乱唐军阵行,唐军送自己一个“火牛阵”。

因此,就具体每次战斗、战役而言,并不存在所谓“无解的存在”,胜负的关键,在人。

军种劣势,不能绕过的坎但是,到了国与国战争的层面,军种上的差距,就是绕不过去的坎了。

古代盛世的前提: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力量尽管在正面作战中,“以步制骑”有能力击败骑兵。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机动性上的差异,骑兵败了可以迅速撤离战场,重新再战,而步兵败了,则根本逃不掉,往往在敌军的连续追击下一败涂地!

450年,北魏进攻寿阳,宋军的刘康祖仗着“兵精器练...亦何患乎?”走大路行军,连续击败北魏军,杀敌万余人。可是,在北魏军的车轮战之下,最终全军覆没。

可见,没有机动优势的一方,即使正面对抗不吃亏,但只要输掉一次,就后果不堪设想!

有谁能保证自己绝对百战百胜,不失败吗?

因此,古代南方政权尽管名将辈出,但北伐却往往难有成效。其关键原因还在于:军种上的差距,不是一将之能所能轻易克服的。

当年,面对敌军的装备优势(其差距,远远比古代骑兵、步兵的差距要大得多),我军机动灵活,扬长避短,击败了一个又一个武器上更先进的敌人。

而到了国防建设问题上,我军又不断更新武器、战术,坚定地坚持科技强军,打造出了强大的国防力量。

面对困难不惧怕,面对差距迎头赶上,于国家如此,于个人更是如此!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