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虢(guó)国国君与吴越霸主的宝剑 牛在哪

2023-05-28 来源:腾讯文化

在我国,流传着“十大名剑”的传说,它们是指轩辕 、湛卢、赤霄、太阿、七星龙渊、干将、莫邪、鱼肠、纯钧、承影。十大名剑的记载,多见于《史记》、《越绝书》、《列子》、《吴越春秋》等古代文献和上古传说中。在十大名剑中,有些是真实存在,而有些仅仅是传说或文学渲染的产物。

西周晚期的玉柄铁剑,春秋晚期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剑,个个都是绝世好剑。每一把宝剑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它们谁更了不起?

一、中华第一剑:玉柄铁剑

玉柄铁剑属于西周晚期器物,距今2800年左右,于1990年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虢(guó)国墓地,主人是虢(guó)国国君虢(guó)季。剑长20厘米,茎长13厘米,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玉柄铁剑

1990年2月,三门峡市公安局查获了一起盗墓案,为了查明被盗墓葬的情况,追回被盗的文物,公安人员配合当地考古人员,对盗墓现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从现场勘查来看,盗洞零乱,盗墓者似乎并没有找到墓葬的位置。

让考古学家惊喜的是,向下仅仅挖了30厘米,在距地面11.15米处,他们就挖到了放满随葬品的虢(guó)国国君——虢(guó)季墓的墓室。墓葬的出现,令所有在场的人深感震惊,古墓随葬器物丰富,种类繁多,放置有序,还有大量的青铜礼乐器和玉器。从墓葬的形制和规格判断,这座大墓应该是一座国君墓。

考古工作人员在椁室的东南角发现了一把宝剑。刚开始,考古学家不敢把它叫做“剑”,他们最初想叫“玉柄铁削”,或者“玉柄铁匕首”,但铁削就是个削刀,一般单刃不说,还在生产工具的范畴内,而玉柄铁剑在兵器区出土,还是双刃的,叫“削”,显然是有些不合适的。更何况,匕首与剑相比,剑更威风更好听。所以,这把出土于虢(guó)国国君墓里的剑最终被定名为“玉柄铁剑”。

虢(guó)国墓地发掘现场

由于埋藏久远,剑身已断为两截,鞘身也因锈蚀与剑身粘在一起,无法剥离。

经过专家鉴定分析,玉柄铁剑的柄剑是一块炼铁渗碳钢。在西周晚期,要想得到一块炼渗碳钢,必须让块炼铁经过长时间渗碳,然后反复锻打,而用块炼铁渗碳钢铸造的器物,会非常的锐利、坚韧。这项技术可以代表当时铸造技术的最高水平。

玉柄铁剑制作精美,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于一体,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

虢(guó)季墓曾入选“1990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当选理由是:随葬器物丰富,种类繁多,放置有序,为7鼎6簋(guǐ)规格,随葬品还有大量的青铜礼乐器和玉器,玉器主要有玉覆面和玉组佩,一套8件有铭文的铜甬钟,由十二种金器组成的黄金腰带饰,整件毛织衣物,皮马甲及盾牌,用墨在10余片圭形片上书写而成的遣册,300多件仿生动物玉雕。

在如此之多改写中国历史的重大发现中,玉柄铁剑无疑是最为伟大的发现。

剑身插在精心制作的牛皮鞘内,剑外有丝织品包裹的痕迹,剑柄是由和田青玉制成,仿佛一株破土而出的竹子,竹节分明,玉质细腻,温润光滑。剑柄中空,里面插有铜制的芯,连接剑身和剑柄。

君子佩剑,君子佩玉,梅兰竹菊,竹是君子,如果联系起来解读,不难发现,中华第一剑不但改变了中国的物质世界,也缔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考古学家曾这样点评玉柄铁剑,考古学将漫长的人类社会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分别对应于历史学上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玉柄铁剑玉柄、铜芯、铁身,集昨天、今天、明天于一剑。它的发现,标志着铁器时代的来临。

二、天下第一剑:春秋越王勾践剑

春秋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晚期越国的青铜器,于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望山楚墓群1号墓,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它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被学术界誉为“天下第一剑”。

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形成圆箍形,剑内铸有11道同心圆,同心圆之间的间隔只有0.2毫米,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的正面靠近剑格处,有7个字的鸟篆铭文,即“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剑格正面用蓝色琉璃镶嵌,背面用绿松石镶嵌。

春秋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越王勾践众多剑中的“自用”剑。上海市博物馆的谭德睿先生在通过3000倍的放大显微镜的观察后,从百分之一毫米厚度的金属表层发现了化学处理痕迹。据质子射线荧光分析对春秋越王勾践剑的成分和表面装饰进行分析的结果,证明春秋越王勾践剑主要用锡青铜铸成,含有少量的铝和微量的镍,灰黑色的菱形花纹及黑色的剑柄、剑格都含有硫。所以,春秋越王勾践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它在研究越国历史、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研究古文字等,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这把宝剑出土于湖北江陵楚国贵族墓,对于它为什么会出现在楚国贵族墓这个问题,学术界目前流行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因此,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女时的礼品到了楚国,后来楚王又把它赐给了某一个贵族,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第二种是“战利品说”,在公元前309年至公元前306年间,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这把剑,并把它带回了楚国,最终成了随葬品。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兵器:吴王夫差剑

春秋末期,吴王夫差在位时制造了一系列的青铜剑,剑身铸有“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字样,这一系列的剑都被称为“吴王夫差剑”。据研究,吴国青铜器铭文是以王室器为主的,它的内容主要是标明器主、联谊婚姻、颂扬祖先、赏赐军功等。

春秋时期的剑用青铜铸造,在不同的部位加入了一定量的锡、铅、铁、硫等成分,以保证剑身的韧性和刃部的锋利,使其刚柔相济。吴国青铜剑在古代兵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种类主要有短剑、扉耳剑、窄格无箍剑、宽格有箍剑、扁茎剑等,对东周时期南方各国乃至中原地区的兵器产生了重要影响。

吴王夫差剑属于宽格有箍剑,设计上兼顾了实用与装饰。宽格剑便于握持、利于劈刺,能在实战中发挥有效的作用;剑身设计上,棱脊、凹弧截面、收狭前锷(è)、弧线内收刃部均可增强剑的杀伤能力,使其在战场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吴王夫差剑

据统计,截至2014年上半年,吴王夫差剑存世量共有9柄,仅有一把收藏于台湾古越阁,其他都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基本情况如下:

1965年,在山东平度县废品收购站发现一把吴王夫差剑,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1974年,安徽庐江县农民在开挖水渠时,无意中发现一把吴王夫差剑。

1976年,河南辉县百泉文物保管所从废铜中发现一把吴王夫差剑,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1976年,湖北襄阳蔡坡12号战国墓出土一把吴王夫差剑,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1991年河南洛阳中州中路战国墓出土一把吴王夫差剑。此外,山西峙峪、山西代县蒙王村、安徽寿县蔡侯墓都出土过“吴王光剑”。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