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一组图,讲述成都的沧桑巨变

2014-10-29 来源:天涯社区

  春熙路,旧照片拍摄于上个世纪50年代,其位置大约在孙中山铜像附近,图片中还有黄包车。

  春熙路始建于1924年,因由当时的四川省督办杨森提议兴建,杨森下令把旧衙门全部拆除,在此修建了从南到北一条街,其后又修建了东西两条街,名叫春熙路东段、西段、南段和北段。最初根据他“森威将军”的头衔将其命名为“森威路”。后来人们取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登春台”的句子,改名为春熙路,以描述这里商业繁华、百姓熙来攘往、盛世升平的景象。  

  “文革”运动开始后,1966年8月24日,春熙路被改为“反帝路”,由于其在成都的特殊地位,这里成为了成都红卫兵活动的主要地点,最后改回了“春熙路”。

 

  人民公园

  成都的少城,又称满城,位于成都城区西部,是清朝时朝廷为八旗兵及其家属专门修建的“城中城”。“少城”中移民多为商贾和手工业者,故成为城市商贸活动频繁的经济中心。少城公园即今天的人民公园,始建于1911年,由于当时地处少城范围而得名。清宣统三年(1911年),驻防成都的将军玉昆与四川省劝业道道台周善培于祠堂街兴建公园,开放少城(满城),从此,四川成都便有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公园。1949年12月10日成都解放,少城公园获得新生,次年更名为“人民公园”。

  文殊院,老照片拍摄于1906年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文殊院街。占地82亩,殿堂房舍190余间。始建于南朝。明代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建,改名文殊院。近代时,文殊院香火兴盛。历任方丈都在这里开坛传戒,并办有佛学苑、传习所,培养僧才。抗战时期,高僧大德佛源、太虚、能海等陆续到这里讲经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缮寺庙。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武侯祠,老照片拍摄于1908年

  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青羊宫八角亭,老照片拍摄于1906年

  鼓楼街:鼓楼已经不复存在,老照片拍摄于1908年

  华西协和大学,如今的四川大学华西校区

  锦江大桥

  八宝街(老照片是向南拍东城根下街,新照片向东拍的青龙街)

分享到:
责任编辑: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