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南宋词人写下的《临江仙》道尽了世事沧桑

2020-06-14 来源:腾讯网文化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对于一生的时间来说,十年不算长却也不算短,长到足以改变很多东西,短到仿佛只是过眼云烟。

一直觉得“十年”是个很忧伤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十年已如此悲痛,那么二十年呢?

南宋词人陈与义,20年后回忆往事,写下一首《临江仙》,道尽了世事沧桑。

和李清照一样,陈与义是个横跨两宋的文人,他出生于北宋哲宗皇帝年间,经历了那场对很多人来说的噩梦——“靖康之难”。

他是洛阳人,被誉为一代“诗俊”,和朱敦儒等人并称“洛中八俊”。

在金兵南下之前,他在朝廷里担任酒监一职,靖康之难爆发后,他辗转于湖北、广东、福建等地。

南宋建立后,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

这首《临江仙》写于1135年,当时的他退居青墩镇僧舍。

一个夜里,辗转难眠的他登上了小阁楼,想起20多年前北宋繁华的洛阳,一时感慨万千,便写下了这首词,道尽了世事沧桑。

词的上半阕是对昔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他想起当年常和友人在洛阳南面的午桥宴饮,座中全是英雄豪杰。

他们把酒临风,吟诗作对。

月光洒在湖面上,随着流水悄然而逝;杏花树下飘荡着悠扬的笛声,一直到天明。

这里的“午桥”是洛阳的一处名胜,唐朝时白居易、刘禹锡、裴度等人常在此吟诗唱和。

所以“午桥”对于词人来说,不仅代表着故乡,更是他青葱岁月,潇洒过往的见证。

而“长沟”、“流月”、“杏花”、“疏影”这几个意象,共同营造了一幅唯美浪漫的画面,将作者当年那种闲情雅兴完美地勾勒出来。

只是当年越是美好,如今追忆就越是沉痛。

下半阕画面一转,便回到了现实。

昔年种种,如今想起,恍如一场梦,虽然如今已安定下来,但是回想起靖康之难时的颠沛流离,不免胆战心惊。

带着这样的心情,他登上了小阁楼,望着窗外雨后新晴的月色,心中一片畅快。

古往今来,多少事、多少人,转瞬即逝,最后都化为那半夜三更的渔唱呢?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结尾宕开一笔,从自身的遭遇和感受上升到对整个人生和历史的思考,整首词的境界便开阔了许多,读来令人为之一振。

后来杨慎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想来也是受了这首词的影响吧。

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很高,清朝的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曾言“笔意超旷,逼近大苏”,“大苏”就是苏轼,苏轼的豪放洒脱是众所周知的,而陈与义这首词境界直逼苏轼,足见这首词写得有多好了。

在这首词里我最喜欢的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然而令我感慨的却是“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道尽了世事沧桑。

其实,无论是十年,还是二十年,都不过是个数字罢了,真正触动人心的是隐藏在那似水光阴中的无奈和沧桑。

时间很短,天涯很远。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

岁月如梭,人生如梦。

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更不知道十年、二十年后会如何。

我们能做的就是多一点微笑,少一点烦恼,赏一窗花开,盼一世安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