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曾国藩功劳远超张廷玉为何没得到配享太庙

2020-10-31 来源:腾讯网历史

太庙,指的是皇帝的宗庙,在太庙祭奠皇帝的祖先。

最初,太庙里只供奉皇帝的先祖。到了后来,为国家立下大功的功臣,经过皇帝批准后,也会在死后被供奉在太庙里。如唐朝的长孙无忌、李靖等,宋朝的曹彬、潘美等,明朝的徐达、常遇春等。这种待遇,叫做“配享太庙”。

显而易见,配享太庙,是一种高规格的待遇。

清朝近300年间,一共有26位大臣获得了配享太庙的待遇。和珅的和琳本来获得了配享太庙,可由于和珅的倒台,被撤出太庙。这26位大臣中,绝大多数都是八旗贵族,只有一位汉人。他就是官拜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的清朝中期名臣张廷玉。

张廷玉之所以能够获得配享太庙待遇,主要是参与筹建军机处,制定了军机处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牵头编撰了《清圣祖实录》《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等一批重要的文献史籍。在晚清时期,曾国藩立下的功劳远超张廷玉,为什么没有得到配享太庙的待遇?

曾国藩为清朝立下最大的功劳,当然是创建湘军,并经过10年的艰辛努力,攻陷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宣告太平天国运动的终结。想当初,太平军打得清军绿营和八旗军一败涂地,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从广西打到了江苏,只派遣了一支2万人的部队就攻入到天津附近。如果没有曾国藩,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

从这一点而言,曾国藩对清朝有“再造”之恩,给这个行将覆灭的王朝强行续了50年寿命。

此外,曾国藩还领导和参与了洋务运动。他兴建兵工厂、造船厂、译书馆,并在晚年牵头派遣了这个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到美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在美国学习和生活多年,绝大多数又回到了中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近现代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872年,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清廷给予了极大的殊荣,如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号“文正”,入祀京城的昭忠祠、贤良祠,并在各省建立专祠。如果能够将曾国藩配享太庙,这事儿就更加完美了。

慈禧太后不敢将配享太庙的待遇给曾国藩。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内忧外患不断,八旗贵族应对乏力,连吃败仗。在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里,以林则徐、陶澍、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为代表的一批汉人崛起在政坛上,对晚清政局的影响越来越大。上至咸丰皇帝、同治皇帝、慈禧太后的等人,下至肃顺、恭亲王等王公贵族,都信任汉人,重任汉人。

这种情况,引起了清朝八旗贵族的猜忌和不满。慈禧太后虽然将曾国藩视为自己的左臂右膀,但也不敢过于得罪八旗贵族,特别是在配享太庙这样的事情上。因为,慈禧太后多次“垂帘听政”,以皇太后的身份执掌大权,就违背了清朝祖制,不敢在配享太庙上再次违背清朝祖制。

配享太庙是一份荣誉,不牵涉到实际权力,慈禧太后没有必要在这件事情上得罪八旗贵族,产生新的矛盾。

其实,曾国藩也未必看得上配享太庙的待遇。

曾国藩是一名熟读“四书五经”的知识分子,一生信奉程朱理学,称得上是近代第一大儒,也是最后的大儒,甚至符合圣人的标准。他在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等人的风格上,创立了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所留下的《曾文正公全集》,流传很广,拥有许多忠实的“粉丝”。梁启超赞叹地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曾国藩不是趋炎附势之人,不可能想方设法巴结着得到配享太庙的待遇。毕竟,太庙是清朝皇帝供奉祖先的地方,与汉人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曾国藩作为一名汉人大臣,出现在这样的地方会显得非常别扭。真是这样的话,八旗贵族会不高兴,曾国藩也会不满意。

同时,曾国藩一生为人处世非常谨慎。当他身为封疆大吏、掌握军政大权后,特别注意到哦不介入朝廷里的高层斗争里去,甚至还在醇亲王两次写信拉拢他时,刻意保持沉默。这样一位绝顶聪明的人物,是不可能让自己死后因为配享太庙的事情,卷入到是非的漩涡里去。

这就是为什么曾国藩比张廷玉功劳大,却没有得到配享太庙待遇的原因。

分享到:
责任编辑:超爱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