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做人要先吃完人生3种苦 再笨也能脱胎换骨

2020-12-12 来源:腾讯网文化

被誉为“千古完人”的曾国藩一生最耀眼的功绩有三:创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开启洋务运动促进近代化;留下2000多万字思想巨著。看起来他好像是那种生来就注定不普通的人,然而在他30岁前,他的的确确比普通人还普通:背诵短文一晚上背不下来;科考6次不中被未婚妻退婚羞辱;脾气暴躁,动辄和人骂架,身体还不好,体弱多病……

可是,就是这样平庸的人,却在30岁后的31年人生中,开了挂一样的创造出了无数天才和人杰都达不到的成就与功勋,那他靠的究竟是什么呢?什么样的外挂能让一个人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又可以有哪些启发呢?

在我看来,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们要想成事就需要“谋事在人”,不妨学曾国藩,让自己吃这3种苦,吃完了,坚持下来了,再笨的人也能脱胎换骨,成为人上人!

第一:想要成事,必先吃“自律”之苦

何为自律?简单来说就是自我约束,就是克服各种坏习惯或认知,如拖拉、放纵、懒惰、贪财好色、悲观、不思进取等等。天资愚笨并且身体不好的曾国藩对此是深有体会的,他从小就体弱,自然精神不好,因此每每读书都需要付出比常人多数倍的努力才能达到别人的水平,但他从没有产生过懈怠或悲观心理,这得归功于他的祖父留下并严格要求族人遵守的家训,那就是“早起”。

曾国藩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叫“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什么意思呢?就是指的早起,天一亮就起床,醒来就绝不赖床。这种事看似小事,实则却最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恒心,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正确时间管理下,早起的人脑子更清楚,性格更坚毅,心性更乐观,久而久之自然是事半功倍,读书、工作都能比别人有效率。

当代的很多年轻人,单单就“早起”这件事其实都做不到,很多人在高考前尚且可以被迫早起,然而一进入大学或社会中工作,就放纵了自己,再无早起。事实上这样的做法耗损的何止是自己可利用的时间,更是在耗损自己的毅力与恒心,长此以往,难免使人产生惰性,不思进取。

第二:想要成事,必先吃“勤奋”之苦

曾国藩曾说过:“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以他来说,他的勤奋是人所共知的,他不仅强调体勤,就是多走动、运动,养好身体,而且很注重眼勤、手勤、口勤和心勤,这其中的勤既有勤奋之意,也有“多”的意思。比如他所说的眼勤、口勤就体现在他的《冰鉴》相人识人之术当中,他很擅于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从而判断这个人的心性品格以及未来成就;心勤、手勤则是多听多思考,多记多收拾,将所思所想记录在文字中,如此一来,为人处世、道德文章并驾齐驱,一旦还能将这种“勤”的习惯坚持到底,从毅力变成一颗恒心,将这“五勤”融合为一,变成勤奋不止的努力进取,不论是为官为将,还是经商农耕,都渴求达到一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生活状态,那就离一个人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不久了。

对我们来说,这种勤奋的方式显然也是能够通过学习得到的,像曾国藩那样子笔耕不缀的写下日记,像曾国藩那样坚持不懈的读书,像曾国藩那样为官为将一旦做就做好的毅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积少成多的去获取每一天都变得更好的动力,足矣。

第三:想要成事,必先吃“淡然”之苦

曾国藩提倡“五勤”本质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状态,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大的名与利,最高的当然是名留青史,然而,这与淡然是不相冲突的。

曾国藩一生当中曾几经沉浮,历经科考落榜;成为礼部侍郎这样的京官二品大员,却因为丁忧回家;创建湘军首战太平军就差点全军覆没;在江西遭遇困境被迫回家长达半年之久……

对他来说,他固然是一个功名心比较重的人,但骨子里仍是儒生,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胸怀,这便是“淡然”,也是曾国藩不容易被功名利禄懵逼心志与理智的重要原因。

要知道在镇压太平天国后清廷要裁撤湘军,湘军内部反对声一片,甚至有人传出了要造反清廷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作为湘军创始人一旦造反成功就是最大受益人,但面对这种对谁都是巨大诱惑的事情他很冷静也很淡然,深知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实在太低,因此果断裁撤湘军,不仅急流勇退保住了自己的身前身后名,也保全了湘军绝大部分人的性命,可以说,他在这一百多年前声誉不损,声名不断隆起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他得以善终所致,否则他若在生前死后迅速被打倒,绝对留不下美名与《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冰鉴》、《挺经》等煌煌巨著,更遑论孔子、王阳明后唯一圣人的赞誉。

自近代以来,推崇曾国藩的名人数不胜数,蒋介石赞他是良师良将名相,梁启超对他评价远远高于李鸿章,最近的名人还有白岩松,他说当年三年郁郁差点自杀,却因曾国藩一句话就幡然醒悟,而对我们来说,曾国藩这样一个从“愚笨的普通人”到千古完人的蜕变者,无疑是我们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近年来,学习曾国藩的潮流越发火热,我想并非曾国藩的学识和功绩有多么出彩,真正厉害的其实是他身上的品质;不管是做学问,做人,做官,修身,曾国藩知道自己不足,明白自己的短板,始终不急不躁,有条不紊地读书,反省自己,精进自己,提升自我!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