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忧国忧民、匡世济俗 杜牧代表作《阿房宫赋》

2020-12-16 来源:腾讯网历史

探讨“秦二世而亡”的文章有很多,其中知名度较高的一篇是杜牧写的《阿房宫赋》。这篇文章被选入语文课本,成为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章。杜牧选取的写作角度很有新意,他没有上来就说秦朝毁于暴政、亡于骄奢。他用写实的手法描写了阿房宫的宏伟华丽,让读者自己寻找秦朝灭亡的原因。这样一来,加强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性。

秦始皇统一六国,何等霸气、何等风光。但有几个人能够预见到,就是这样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转瞬之间就灰飞烟灭。研究探讨秦朝灭亡的原因,成为古代文人、学者的重点研究课题。在这种背景下,杜牧作为一个唐朝才子,当然要诉说一下他自己的研究心得了,于是就有了传世名篇《阿房宫赋》。

杜牧的视角很宏大,开篇就点明主题,“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读一下,是不是有点大丈夫挥斥方遒的感觉。有这个感觉就对了,杜牧用简短铿锵的语句,配合明快的节奏,让读者感受到了镜头感。想象一下这个画面,秦国军队四处厮杀,战场之上战鼓号角齐鸣。一座座光秃秃的大山肃然屹立,成片的宏伟宫殿拔地而起。杜牧用文字写出了气势磅礴的景象,给文章定下来大气的基调。

高山为什么变“秃”,宫殿因何而起?带着这样的问题,继续阅读。原来,天下太平了,秦始皇要过享乐的生活,于是大兴土木,建造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宫殿。杜牧开始描述阿房宫有多么大,有多么漂亮。在这段叙述中,杜牧用了很多修辞手法,极尽铺排之能势,体现了辞赋这种体裁的写作特点。

据说秦始皇调用70万民夫修建阿房宫,这样大的工程,让百姓无心承担。不仅是百姓,贵族阶级对秦始皇也是怨声载道。阿房宫中的各色人等,有很多人来自于被灭亡的六个诸侯国。他们经历着亡国之恨,也经历着生活上的耻辱。为了活下去,不惜侍奉曾经的敌人。

各个阶层的人都对秦始皇的统治有了怨言,秦朝迎来了灭顶之灾。在秦末战争中,阿房宫毁于一场大火。阿房宫的毁灭象征着秦朝的灭亡,也揭示了暴政不得人心。杜牧写阿房宫由盛到衰,是为了阐述一个王朝的兴亡过程。杜牧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没有赶上盛唐的景象。他多么希望他热爱的大唐能够继续繁华,他希望写的这篇《阿房宫赋》能够给天子朝臣带来警醒。

杜牧想法很美好,他写一篇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文章,借古讽今。不过,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大唐王朝仍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