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以德报怨”是孔老夫子提倡的?其实并不是

2021-01-28 来源:腾讯网文化

一直以来,我们奉孔子的"以德报怨"为美德,遇上胡搅蛮缠的人要忍让,宽以待人,用爱感化。

先不管这句话的对错,这次孔子还真没说。

出处: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六十三章)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孔子说的很明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举几个例子:

春秋时期,有人问孔子:"宽容伤害过自己的人,怎么样?"

孔子回答:"这样做该如何面对帮助过自己的人?用惩戒回报伤害,用恩惠报答恩惠。"

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适当的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

所以,总体的意思是: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伤害了我,该咋办咋办,该用板砖的时候别手软。

那"以德报怨"的为何如此流行?

因为"以怨报怨"的结果比较直接,伤害马上显现,往往是没有赢家,两败俱伤,俗话说得好,打赢坐牢,打输住院。纵观历史,在几千年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之间,人和人,国与国之间,上演了太多的因"以怨报怨"导致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甚至亡国奴的悲剧,所以,忍让符合绝大多数人和国的性格和利益,不是不想"以怨报怨",而是没那个实力。所以,"以德报怨"流传下来也就不奇怪。

我们当下说的"以怨报怨"和孔子说的"以直报怨"也不是同一个意思,是经过时代演变的产物。"以怨报怨"就很直接,很暴力,而"以直报怨"则有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的意思,处理方式更加的丰富,更加的高明。

所以,不管是"以德报怨"还是"以怨报怨",都不是孔子说的,更不是孔子要表达的意思。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