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24小时书店莫陷入“跟风潮”

2014-06-26 来源:大连日报

    6月21日晚上11时,当西安市小寨附近的大多数商铺早已关门时,陕西万邦书城和嘉汇汉唐书城却灯火通明,读者依然很多。当晚是两家书城实行24小时营业的第一天,这也意味着西安有了自己全天不打烊的24小时书店。

  由此想到今年4月,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在全国率先实行24小时营业,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媒体关注,北京书迷欣喜,非北京书迷羡慕。舆论认为,24小时不打烊书店,让读者感受到“夜读”乐趣,会让城市更具人文气息,“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是灯火”。西安作为文明古都,确需24小时书店来彰显进步。不过笔者认为,24小时书店并非拯救实体书店的“万能药”,转型为24小时营业需要量力而行。

  细究起来,24小时书店在我国并非新鲜事,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也非全国率先。据报道,早在2003年,武汉就已有主打24小时营业概念的书店,目前该书店早就不营业了,关停24小时业务则更早;两年前,大众书局上海福州路店便开启了不打烊帷幕,似乎仍在坚守,但不知经营状况如何;一年前,佛山先行书店试水24小时营业,可惜因无人光顾,两星期后就打了退堂鼓;台湾诚品书店以24小时营业著称,但进驻香港一月后便取消通宵营业,因喜爱夜读的港人不及台湾一半……

  由此观之,24小时书店普遍“叫好不叫座”,要跟风开办“深夜书房”,光有不安于现状、逆势而为的勇气显然不够。24小时书店在一座城市能否开办下去,一要看所在城市的阅读氛围是否浓厚。如果在一个城市,愿意到实体店买书的读者本来就很少,更别说到24小时书店去“夜读”了;二要看“不打烊书店”具不具备夜间消费基础。做书店就是做人流量,若书店周边居民没有夜生活习惯,又凭什么吸引人们来书店消费一把?

  能否摸清自身定位、找准盈利模式,也是24小时书店能否存活的关键。据报道,在郑州有家生活书店,如今月赔上千元仍坚守24小时开门,精神可贵,但前景堪忧。有专家早就说过,“夜读”不符合生活规律,书店24小时营业是一种不经济的行为,要想盈利还需要其他业态支撑。确实,买书只是读者的附加消费行为或偶然消费行为,通宵书店仅靠卖书绝对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寻求其他业态来盈利,人力成本大,市场也不乐观。

  而三联韬奋书店之所以敢全天“不打烊”,其背后有既是出版公司又有实体店、年利润达6000余万元的三联书店支持,据说还有相关部门的资金扶助,自然“财大气粗”,就敢于拿经济效益换品牌效益了。有人甚至还说,“财大气粗”的三联赔钱开出了一个“形象店”。其他24小时书店,有没有三联韬奋书店那样的底气呢?正如一网友所说:“深夜书房”美不美,也许要交给时间来评判,切莫意气用事而陷入“跟风潮”。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杜小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