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岚园——纪晓岚新疆纪念园

作者:吴僧禄 · 2014-08-08 来源:凯风新疆

  坐落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鉴湖西南则的岚园,是为了纪念我国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而修建的。该园始建于1921年,当时杨增新主政新疆,他非常敬仰纪晓岚,曾亲自寻访纪晓岚在新疆的遗迹,在整修迪化(即今乌鲁木齐)城西鉴湖公园时,在园内一并修建了一排长廊平房,取名为“阅微草堂”,还请当时著名书法家张景州题写了门匾,以纪念纪晓岚谪居新疆两年之事。

   

  新疆解放后,鉴湖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为了让人们更多更好地了解纪晓岚,2008年人民公园改建时,在“阅微草堂”的基础上,修建了岚园——纪晓岚新疆纪念园,2009年正式落成。岚园占地4000平方米,由三个功能不同的小院组成,有门亭、水榭、连廊、碑林等,整体建筑风格仿照北京纪晓岚故居修建。

   

  人物简介  纪昀(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清代文学家。直隶河间府(今河北献县)人。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二十一岁中秀才,三十一岁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代表著作《阅微草堂笔记》。

   

  新疆充军  纪晓岚是为什么被流放到新疆的呢?事情起因是发生在乾隆33年(1768)的两淮预提盐引案。时任两淮盐政尤拔世向盐商索贿不果,上奏其前任贪污,乾隆皇帝下令彻查,并将前任两淮盐政高恒、普福和已经退休的盐运使卢见曾逮捕入狱,判处绞刑,秋后处决(卢见曾后病死狱中)。在派人查抄上述三人家产时,从高恒、普福家中都查出了大量财产,却未从卢见曾家搜出什么赃物。乾隆皇帝怀疑有人走漏风声,后来果然有人举报说卢见曾的家人早把钱财转移了,而给卢家通风报信人中就有翰林院侍读学士纪晓岚。

  纪晓岚为什么冒这么大风险给卢家报信呢?原来他的大女儿嫁给了卢见曾的长孙卢荫文,两家有姻亲关系。纪晓岚时为侍读学士,常在内廷值班,听说朝廷要查抄卢家,急忙私下派人送去一信,为了不留把柄,只在信封里面装了一撮茶叶,一撮盐封上,里外没写一个字。卢见曾也是聪明之人,接信后揣测琢磨,明白了信的含意:“盐案亏空查封!”惊愕之余,迅速把家资作了安顿,结果奉旨查抄的官员一无所获,两手空空。乾隆皇帝得知此事非常地震怒,革去了纪晓岚所有的官职,把他发配到新疆乌鲁木齐充军。就这样纪晓岚在乌鲁木齐生活两年多,为新疆各族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和好评。后来,卢见曾的案子平了反。乾隆三十五年,乾隆皇帝派人赐给他一个玉环,这个“环”和“还”同音,就是说他可以回京了。次年,纪晓岚回到北京,后来担任《四库全书》的总编纂。

   

  乌鲁木齐杂诗  纪晓岚流放到新疆前,清政府于乾隆二十年、二十二年,两次平定伊犁,乾隆二十五年,平定了南疆的大小和卓叛乱,之后在新疆设立了伊犁将军,“总统”全疆事务,乌鲁木齐作为扼守天山南北两路之要冲,清朝在此设置办事大臣(后改设为参赞大臣、乌鲁木齐都统),同时筑城,派兵屯守,并设置迪化州。纪晓岚到达乌鲁木齐后,办事大臣温福对他很关照,让他掌管案牍文书,起草奏折檄文,处理一般政务。纪晓岚性格豁达、诙谐、坦率,很快地融入当地官兵民众之中。

  对于一个戴罪充军之人,纪晓岚并没有因此而感伤沉沦,两年多的谪戍生活,他利用各种机会游览新疆山水,考察历史遗迹,了解民俗风情,写出了大量的诗作。后来,这些诗作集结成为名闻遐迩的《乌鲁木齐杂诗》160首,大体分为风土、典制、民俗、物产、游览、神异六个部分,记述了清朝中期新疆地区的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政府平定新疆十余年来所出现的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得到迅速发展、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的新疆很有价值。

  如反映新疆统一之后,天山南北开展屯田,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烽燧全消大漠清,弓刀闲挂只春耕。瓜期五载如弹指,谁怯轮台万里行。” “秋禾春麦陇相连,绿到晶河路几千。三十四屯如绣错,何劳转粟上青天。”

  如描写当时的乌鲁木齐:“到处歌楼到处花,塞垣此地檀繁华。军邮岁岁飞官牒,只为游人不忆家。”“ 廛肆鳞鳞两面分,门前官柳绿如云。夜深灯火人归后,几处琵琶月下闻。”如描写当时的伊犁:“山围草木翠烟平,迢递新城接旧城。行到丛祠歌舞处,绿毡毹上看棋枰。”

   

  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作为乾隆皇帝编纂《四库全书》的总篡官,与当朝一大批顶尖学者一道,共同完成了这一巨大文化工程,为中华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另外他还留下了一部《阅微草堂笔记》,这部笔记小说以记述狐鬼神怪的故事,劝善惩恶,讥讽时弊,揭露阴暗,也表达出对下层民众生活的同情与悲悯。一时享有与《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纪晓岚在新疆两年多的谪戍生活中,不但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还“时作杂记”,寻访所能见到的当地各界人士,将他们的所见所闻记载下来,并悉数收入他后来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

  例如,有个故事写新疆开采金矿的情况。当时有很多人偷偷地去深山中采金,当地政府很为难,逮捕他们惟恐激起叛乱,放任又怕养痈遗患。于是想了个办法,派兵把守住进山的路口,不准把粮食运进去。这下糟了,山里面没有粮食就乱了。他们翻山越岭出来后,不少人变成了土匪,到处抢掠。政府派兵缉拿,竟然日趋增多。整治了半年,才得以安定。这个故事说明,当时老百姓因为生活穷困才铤而走险进山淘金,而一些官员瞎折腾,结果官逼民反,情势更糟了。

  还有个故事说新疆的风大。说我在乌鲁木齐时,接到辟展转来的公文,说军校雷庭在某日,连人带马都被风吹过岭北,后来一直都没有发现他的踪迹。又说,有一天昌吉的通判报告,这天午时,有一个人从天而降,验明身份竟是特纳格尔遣送的犯人徐吉,被风吹来了。不久,特纳格尔的县丞报告,徐吉于当天逃走了。一算时间,则从九点到十二点,他已飞了二百余里地。可见风势之大,令人吃惊。徐吉后来说,被风吹时如醉如梦,身子像车轮子一样旋转不停,眼睛睁不开,耳边好像有万鼓齐鸣,嘴和鼻子好像被什么堵住了,喘不过气来。可见这位“空中飞人”受了不少罪。但在当时,这种“随风而去”的现象可能是屡见不鲜了。这也说明了新疆从古至今就是一个风灾频发的地区。在吐鲁番地区,前些年还发生过火车被大风刮翻的情况,至今一旦预报有大风天气,通过这个路段的列车就会停运避风。在几个重要的风口地段,动用装甲车救援受困的车辆和群众,不是什么新鲜事。

  声明:本文系凯风网原创(综合)内容。转载或引用本内容请保留本网来源、作者及网址。纠错电话:0991—2398315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何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