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白沙岛的前世今生(图)

作者:王祖江 · 2014-09-30 来源:凯风浙江

   

  白沙岛

  从普陀朱家尖乌石塘码头乘船约30分钟到达白沙岛。白沙岛地处舟山群岛东南面,紧靠洋鞍渔场,北与”海天佛国”普陀山隔海相望,与素有“卧佛”之称的洛迦山一水之隔,西与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沙雕故乡”朱家尖相望。陆地面积2.88平方公里,由白沙岛、柴山岛两个住人岛屿及25个岛礁组成。岛上住户747户,2700多人,有大型钢质渔船60多艘,是典型的以海洋捕捞为主的纯渔业岛。近几年,白沙被评为国家级海钓培训基地,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市级渔民画创作基地,并拥有市级文明乡、省级文明乡,省级生态乡、首批小康乡等荣誉称号,2014年8月14日《中国作家》舟山群岛创作基地和《中国作家》书画院舟山群岛分院落户白沙。

  白沙一年四季气候宜人,海岛风俗浓郁,渔民淳朴好客。境内,蓝天秀水,奇山异石,鲷类、鲈类等可钓鱼种蕴藏量尤为丰富,是海钓和海岛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白沙岛渔俗馆》,旨在挖掘岛内的海洋文化内涵,保护海洋文化生态环境,弘扬优秀民间民俗文化,接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创建优秀的海岛文化城市。

   

  白沙码头

  白沙岛的由来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一艘船飘零在海上,船上还有一群筋疲力尽趴在夹板上的人,幽暗的月光下,他们看到在黑暗中有座银色光芒的岛屿,就像银色的丝绸。船儿驶向海岸,那晚他们在银色的月光下睡去,入梦。第二天他们发现躺在一座白色的岛上,从此,他们定居在了那里,并就把这个岛称作白沙岛。

   

  白沙渔俗馆

  白沙岛渔俗馆

  2012年11月14日,普陀区白沙乡渔俗馆正式揭匾开馆。白沙渔俗馆位于普陀区白沙乡小沙头经济合作社,是一个具有海岛渔俗特色的专题博物馆,馆内收藏、记录了180余件实物展品和历史资料。渔俗馆占地面积为500平方米,馆体结构为上下两层,设有“渔捕、渔风、渔钓、渔动”4个展区。白沙渔俗馆作为普陀文化遗产的重要展示场所,详细介绍了白沙岛海洋渔业的发展历史、白沙海钓发展历史、渔村民俗文化传承以及海钓文化发展等内容。白沙渔俗馆的开馆,不仅有利于提升白沙文化基础设施水平,更有利于丰富海洋渔俗文化内涵,进一步提高白沙渔俗文化和大众海钓的品牌知名度。

  传统水产加工

  旧时水产加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用盐“腌”,二是太阳“晒”。渔民将高档腌制品“三抱鳓鱼”、“黄鱼卤片”、“呛蟹”和干制品“黄鱼鲞”、“乌贼鲞”、“鳗鲞”、“虾干”等用稻草蒲包打成干包,销售港澳及内陆省市。渔民家庭食鱼,除“腌”、“晒”外,还用米饭酿成酒精用瓮“糟”或用烧酒将鱼鲞放在瓮内醉,味道可口,鲜美。

   

  上世纪70年代渔村妇女挑灯夜战加工墨鱼鲞

   

  上世纪70年代渔民在晾晒鳗鲞

   

  加工鱼鲞的刀具、糟鱼的瓮

  渔船的演变

  古时,海洋捕捞渔船无名称,无固定专业用途,制作单一、简陋,统称“木龙”。唐代中期,随着海涂采拾向沿岸浅海捕捉延伸,逼使人类改革生产工具盒捕捞方式。尤其是清乾隆年间,宁波东钱湖、奉化、象山等地的大对、大捕、大流作业传入舟山后,本地渔民为适应外海航行和捕捞需求,并吸收外地渔船的优点,逐渐形成舟山本邦的渔船。分别命名为大对船、大捕船、流网船、小对船、涨网船等,使用至上世纪50年代初。1954年试用机帆船取得成功,捕捞渔船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渔业捕捞实现机帆化,钢质化和远洋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远洋捕捞地图

  远洋捕捞

  远洋捕捞是舟山渔业的主体,现拥有捕捞渔船1万余艘,年产量120万吨以上,其中外海捕捞产量占60%左右。现有200多艘远洋渔船在世界各大洋生产,年产量达到12万吨,生产规模、捕捞产量和经济效益名列全国前茅。近几年发展的北太、南太生产的鱿钓作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也在舟山的渔业生产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第一艘大型专业远洋鱿钓船——明旺轮

   

  远洋渔民海上钓鱿鱼

  渔捕

  白沙岛的渔捕历史可追溯到战国至秦汉时期,史籍记载东海中白沙山多白玉,产鮪鱼,唐朝诗人王维曰:“静观来鮪,俯映白沙,山鸟群飞,日陷轻霞。”

  明朝时期两次海禁,白沙徙民内迁。现岛民先祖大多是清乾隆年间(1736—1820年)开禁后从宁波一带移居而来。先民们起先只是滩涂、礁石采集,自采自食,后来简易木船至近海港湾捕捞鮪鱼、乌贼及其他小鱼、小虾。随着时代推前和作业船只、作业工具的改进,捕捞区域逐渐向洋鞍及外围海域延伸。至今,现代化的生产格局已经形成,渔民的生活也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世纪70年代渔村姑娘修补渔网

   

  上世纪60年代渔村老人加工苎麻

  渔风

  白沙先民素以忠孝节义起家,牧海世风传人。清康熙年间开海禁后,因先祖大多来自宁波,故习俗趋似。岛上民风憨厚朴实,互助之风盛传,一家有事,众人相助。鉴于经风斗浪特殊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造就了许多与众不同的习俗风尚,有些还沿用至今。

   

  渔民祭海

   

  渔民居住的茅草屋

  民居——茅草屋

  旧时渔民居住的茅屋,多以石墙茅草为主,背山面海,依山而筑,所以有“大门开开潮水涨,后门开开山麻将(麻雀)”之说。鉴于海盗风大雾重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屋顶多以茅草覆盖,石块压脊,绳网罩顶,以防大风掀翻。屋架梁柱一般利用长期受海水侵泡的旧张网竹,既节约开支,又不宜生蛀。

   

  满月识水

  婴儿识水

  渔民以渔为主,以海为生,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能成为捕鱼高手,故要从小经历风雨,见世(水)面,便有“满月识水”习俗沿用至今。

   

  彩船迎婚

  彩船迎婚

  岛间嫁娶,一般都用彩船迎亲。这种彩船就用渔船装扮,彩旗飘扬船两旁,同心结挂在船头上。讲究的彩船,从桅杆顶端到至船头船尾还要拉两根绳索,上面嵌着各色小旗,鼓乐喧天,热闹非凡。船靠埠头,新浪笑眯眯地迎上船头,将新娘扶下船,喜气洋洋,韵味浓郁。

   

  海钓比赛

  海钓

  白沙岛海钓由来已久,由于地处洋鞍渔场,鲷类、鲈类等可钓鱼种蕴藏量尤为丰富,是舟山群岛最佳的天然海钓示范区。在此,不仅有天然的专业海钓区,还建有适合广大游客需要的大众休闲海钓点,是专业海钓爱好者和休闲海钓活动者的乐园。白沙岛海钓名扬中外,近几年成功举办三届“白沙杯”海钓比赛和亚细亚国际海钓比赛。

分享到:
责任编辑:湖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