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文化观察
“另类”的袁宏道:不顾仕途游山玩水

作者:邓毅明 · 2014-10-28 来源:凯风网

  袁宏道(1568—1610)是明朝后期湖广公安人,在文学上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头,即被誉为“公安派”的主将。他生前的所作所为,不为当时人所理解。现代的人看他,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自然会把他归为“另类”。

  爱把主业当副业

  袁宏道可谓人生得志,只有24岁便中了进士,27岁做吴县县令。他在吴县当主头当得很好,政绩突出,也深得百姓爱戴。可当了两年,他便不想干了,向上级打的报告是有病请休。更大的领导安慰他这位领导,带病坚持。领导也是为他着想,按照明朝的官场制度,在岗位上呆三年,不犯原则错误,自然晋官加爵。特别是像他这样名声好、政绩好的领导,考核时会高看一层。袁宏道当然知道这些,可是他硬坚持在任职两年时而不是三年以后请休。他为这事连续打了七次报告,终于得到了批准。不等批文下发,他便精神抖擞地跑到苏杭看风景去了。他对自然山水独有情钟,说与其死在床上,不如在山水间安静死去。他辞官的原因,身体有点小毛病是一个方面,主要是有时间开开心心游览自然山水。他一生有两次大规模的游历,一次是1598年,一次是1602年,看风景一看便是好几个月。他把当官当做副业,把游历山水当做主业。由于有这种思想作怪,他一生做官不大,到每个地方任职都不长。过不了多长时间,他的山水瘾发作了,便要给领导打报告,仕途自然没有多大长进。许多人不明白,他放着好好的官不当,却去游山玩水,无异于放下好处找亏吃。

  爱管闲事自吃亏

  袁宏道是一个廉洁的干部,除了游览山水这个副业外,没有找过其它的副业,因而一生很是贫穷。他虽然囊中羞涩,可是看见比自己境遇差的人,心里便发软。1597年,他辞官不久,在吴县看到一个新丧夫的家庭,妻儿生活难以为继,可自己手中也没有硬通货,于是个人贷了大笔款安置这个家庭。当时的宰相申时行听说后,感叹:“我大明朝二百年来,还没有一个像他这样的县令。”

  其实,他一生的生活都过得艰难。1610年去世时,身无分文。连购买棺木和家眷返乡的路费也没有,除了典卖其书画遗物外,多数是由朋友凑齐。

  爱抒性灵标新异

  在袁宏道生活的同时代,文坛出现了“前七子”和“后七子”,由一些大款名流所把持。这些人喜欢文必称先秦,诗必称盛唐,主张模仿,复古。袁宏道喜爱山水,是为了感受山水,写出山水文章。这样的文章写多了,有了与其他人不同的感悟,认为世道在改变,文风也应该随时而变;今天的人没有必要模仿古人,这是时势变化的结果。他在文学上独树一帜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独抒性灵,不落格套”。

  他提出这种观点时,只有二十多岁。他的观点一时不为当时的主流社会所接受,袁宏道毫无顾忌,依然我行我素,一生都践行自己的文学主张。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舍弃一面,便会走向另一面。袁宏道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为了作秀,大多是率性而为,出于本心。他本心而做,他人便感到不可理喻。如果我们把他视为“另类”的话,实际上我们也是另外一种“另类”,是深受世俗熏染的“另类”。

分享到:
责任编辑:洞庭